内容非原创,从网络上收集得来。
一、住宅建筑划分:
低层是指高度低于或等于10m的建筑物,一般是1-3层,比如平房、别墅等。低层建筑一般建筑结构简单,施工期短,建造成本低,给人以亲切安宁、有天有地的感觉,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空间尺寸优于高层。但是低层房屋占地多,土地利用率低,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难以广泛开发。
多层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一般是4-8层,多数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建筑一般规格(房型)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与低层相比,多层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这是很多人喜欢多层的主要原因。
高层是指高于24m的建筑。8层以上(可含8层)的建筑体,一般可分为小高层(8-12、13层)、高层(15-24层)和超高层(超过24层)。
小高层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电梯。小高层有多层房型好、得房率高的特点,又有普通高层结构强度高、耐用年限高、景观系数高,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很受购房人欢迎。同时小高层对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成本相对下降,很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
高层因为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点状居多)的局限,房型设计难度大,要做到每套室内全明、采光通风良好是有很大难度的。在城市中心区,高层有它的优势:对开发商来说,单位建筑面积土地成本(即“楼面地价”)低;对住户来说,视野开阔,景观系数高,尘土、噪音、光线污染也少,建筑结构强度高,整体性强。但高层房屋也有明显的缺点:结构工艺比较复杂,材料性能要求高,自重大,对基础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建筑造价相应提高;高层房屋电梯、楼道、机房、技术层等公用部位占用面积大,得房率低;如果电梯质量不可靠,物业管理不正常,就很令人担心。
超高层房屋楼面地价最低,但建筑安装成本高。它给人以气派雄伟的感觉,可以满足一些消费者对视野、景观的要求。超高层房屋一般建在城市黄金地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或景观良好的城区(最充分地发挥景观资源的作用)。
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无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为超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