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贾科长的这本书给看完了。
记得当时运航战友,把这本书寄给我的时候,顺手也把他的读书笔记也给了我看。
我从未见过那么详细的读书笔记。整整一个pdf文档12页。
详细的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句子的后面写上自己的感悟。
相比之下,我我的读书笔记就简单得多。只是简短地摘抄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与金句。
这可能是青铜和王者的区别吧,哈哈
以下是他的读书笔记的截图。
这本书给我第一个的感悟是,感觉自己离导演很近。他通过手记把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思考,还有自己的判断剖析给了读者。
以为离自己很遥远的电影圈人士,其实跟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也没什么大的差异。
贾科长也是一个对家乡,非常有情节的人。
他的电影几乎都是拍着山西的人文风情。这真的是家乡对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记忆是永生难忘。
还有他青春年少时高考的落榜以及对人生思考,对人生的迷惘,对前途的担忧。
感觉都那么的相似,但却又那么的不同。
他拍《天注定》这部电影的时候。
有一部分的灵感来自于少年时代的打群架,年少的时候的狂妄,写的特别的到位。
但是同时在看这个电影手记的时候,我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导演,他的社会的责任胸怀。
比如富士康跳楼事件。
比如上海的历史演变。
比如语言文化的粗鄙
比如暴力的思考
……
他总是在自己的电影里映射一些现实。
说不定有一句话特别精准的表达他的电影
“贾樟柯的最佳时刻。不是来自他的深思熟虑,而是他的敏锐与穿透力,他们意识到崭新的时代情绪,并准确迅速的表达他。
他给我的第二个感悟是:文字精简到位,描述别有风情。
他的文字不是那种碎碎念那种叨叨的那种。
善用排比句,情感叠加层层递进。类比非常精彩。
摘抄其中几段作为欣赏
长篇犹如延绵的长拳,而短片则更有爆发力。灵感来到的那一刹那。由于火箭腾空的触点。
但,那一片深邃的黑暗,连同冬天刺骨的寒冷。
屋檐下的冰凌,连同手上裂开的口子,天边出现的第一抹亮光,连同嘴角突然尝到了一口咸味,才发现自己已经流下眼泪的瞬间:
没有人可以从我的心头抹去。
对于内心那一段害怕的感觉描述的如此精准
【思考】
这第1遍的阅读是囫囵吞枣,粗粗的也看完。一定要重新再复盘一次。
学习他的写作结构,不能白看了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