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中国年,红红火火中国年

早些天就看到各个超市都布置好了“年货一条街”,猛然间想到,元旦到了,春节很快也就到了。

听着卓依婷唱的“恭喜发财”,我依稀记起一些童谣歌词: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 大家乐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

贴个猫,贴个狗,

贴个小孩打溜溜,

贴个老爷贴烟头,

贴个没牙老人满窗走.

......

想起了小的时候,那时候穷,很穷,过年了没新衣也没新帽,得的封包也很小,可我们心里一样“乐淘淘”~~

我们有妈妈养的大年猪,有我们姐弟一起喂的鸡鸭鹅,有从奶奶门口竹林里挖的冬笋,还有雪藏在地里偷偷露青的菠菜......

这些就是最香最自然的年饭食材,今天再也找不到了。

大年初一天气若好,我们需上山去砍柴,但也会有被大人带去“走人家”(拜年)的时候。

”拜年”就会收得到封包,那是很幸福的事情~

今个丁酉年春节,较往年要来得早很多。

屈指数数,还有25天就到“春节”啦!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全球华人华侨都会一起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中国年

      中国年

                    是我们

                                  春 节

                                             的别称

                                                                                             中国红是一片火红 ――红火

“春节”传统名称又叫农历新年、大年、新岁,俗称“过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后改为夏历正月初一 (即农历正月初一)

视为农历年的开始 即岁首

民国时期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等,俗称“年初一”


宋朝诗人王安石是这样描写“·元日”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腊月初八”“腊祭”

腊月廿三、廿四“祭灶”开始

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结束

                         有些地方

                          整个正月

                           都叫“过年”

                            但均以

                           除夕和正月初一

                                  为高潮

“中国年”的程序:

扬尘(大扫除)
洗被褥
备年货
贴春联


贴福字


贴年画
贴门神
贴窗花

点蜡烛


点旺火
祭灶


吃年夜饭
点烟花
放鞭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最高潮体现。点放鞭炮烟花展现了中国人欢度春节的盛大喜庆情景。


守岁


给压岁钱
拜年
走亲戚


送年礼


逛花市
逛花市

闹元宵
元宵节花灯

                         极尽天伦之乐


桂林的过年糍粑


在我的家乡,将“过年”前的一系列活动编成了一个顺口溜:

21 打主意(想怎样才能过好”年“)

22 哪里克(方言,”哪里去“的意思

23 供灶王

24 长工不管事

25 杀呶呶(猪)

26 架起砧板切腊肉

27 杀线鸡

28 舂粑粑

29 集市走

30 坐着吃  

事实上,“年三十”这一天,做”大厨“的会被累扒!所以,现在“过年”很多家庭早早就订下了“年夜饭”的饭店啦~

很多人,其中也包括我,想不到“中国年”流行于美国 ,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美国筑路华工

10万中国筑路工人,不仅帮助美国完成了美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铁路工程,也带去了来自中国的春节习俗

后来,随着中国人移民美国的人数增加,“中国年”不仅在华人小区流行,也为美国人所熟悉。美国的纽约州马里兰州把春节列为法定节日中国年--春节为美国主流社会所重视,是中华文化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即软实力和硬实力增大的结果。

春节更多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 和民族灵魂寄托,代表着中国灿烂的一面。

现在,随着中国软实力 和硬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年正在慢慢国际化,受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追崇,过中国年的越来越多,那一片片的“中国红”---中国的“年味”正在全球蔓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