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月下的《三毛,浪漫是一种病》,别人眼里的三毛,无端又勾起了一丝忧愁。大抵是羡慕三毛的洒脱、豁达与自由,自己却淹没与柴米油盐生活琐事里的一种遗憾,更深的是未找到自己,三毛也只是另一种偶像,自己想去效仿而已,终究是没活成自己作的祟。
自高中时起,泼辣、敢说敢做的女孩子一直吸引我,让我想靠近,因为那正是我所缺乏的。而看的书喜欢的人物,想要模仿成为的人大多是这种风格。许是青春期的通病,爱上一个人物,便笨拙的模仿,她的语气,她的神情等等,但终究不得要领,毕竟,那不是自己。
迷上三毛是在大学,逛书摊,看到一本厚厚的三毛合集,盗版的,价格合适,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回去便疯了似的读,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自由的女子。是的,自由,这两个字唤起了心中的某种东西。理解中的三毛是豁达、乐观、自由、不羁、热情,像风一样的女子。常常幻想自己像三毛一样远走他乡,万水千山走遍,遇一个灵魂伴侣,携手此生。终究三毛只有一个,她走过的路是她的,她要去哪里是怎样的心境,只有她自己知道,外人只能猜测。
大学我自是过的任性,终于如愿以偿,逃开了父母的视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感情里最是任性,以至于毕业时宿舍的散伙饭时,同寝室的好友直白的劝告我,在感情上不要那么任性。于我而言,自以为懂得感情,越是刻意追寻,越是得不到想要的真情。真的是忙着谈恋爱,哪里有时间真的恋爱。那时的心境是,下一个也许就是好的了。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这是个有魔力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样的,于是就不断的想打开下一个世界,想不断的去经历,以至于刚开始就想到了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其实,在这一段段的经历里,并非是逢场作戏,正相反,每一段都投入了真情实感,但任何事情经历的多了,便会麻木,会变成一种公式,无需思考,无需娇羞,走下去就好了。期间,一个朋友这样分析我说,就好比我与人相约去游泳,对方还在解鞋带的时候,我已经到泳池里了--我投入的太快了,别人总是无法与我同步,倒是被我太快的热情与亲近吓退了回去。
后来的日子便是凡人一般,从心思简单逐渐沉到生活里去,自是受了一番历练。只是终究是遗憾的,总觉得自己活的不真,很多时候迁就了别人委屈了自己。初中时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再亲近再了解,也都是独立的个体,无法真正的融入彼此。后来觉得自己生活在玻璃瓶里,看的见外面,但总有一层玻璃阻隔着。现在想想,阻隔的不是我与世界,而是我与自己,我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需求,所以总是将就,总是委屈自己,活的不真。虽然现在如是说,我却还是摸不透怎样是真,怎样真诚面对自己,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我为此困惑。
藏于心中的三毛,今日掀起了往事,不再大惊小怪,不再初见般的惊艳,倒是仍羡慕她刻骨铭心的爱情,渴望如她一般的豁达、奔放。
有这样一句话:若有来世,愿生如夏花。我想:今生,愿我生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