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算是一个比较煽情的人,喜欢用眼泪解决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早在小时候就把眼泪哭干了,现在长大了似乎流不出什么眼泪,或许更确切来说,变得更“理智”或是更“冷静”。
当我开始想为支教写点什么的时候,我眼前的人早已不是孩子们熟悉的面孔,而是火车上对面打着游戏的男孩和周围磕着瓜子的中年人。
我好像对分离不太敏感了,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车窗外的景致从一片平坦的田地而逐渐出现低矮的丘陵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已经踏上了南方的土地,绿皮火车的车轮和铁轨发出“哐呲哐呲”的摩擦声,我伴着这个声音进入梦乡,从早晨九点迷迷糊糊睡到晚上到家,其中唯一记得的,是下火车转站时滴滴司机边开车边看剧的情景,十点多我到家了,回到温暖熟悉的被窝里,我耳边回荡的,全是孩子们用山东口音一次次叫着“老师,老师”
没想到支教的最后一天比想象中来的早一些,当知道支教要提前结束的那个晚上,内心是很复杂的。又有点惊喜,可以提前回家了,回到没有大风没有污染的武夷山,或许感冒也可以提前好。但更多是不舍,我还有好多有趣的英语小游戏没有带孩子们玩,《友谊地久天长》他们才刚刚学会,还有很多细节还没唱好,班会课我还有好多好多想和他们聊的话题,我还想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带他们了解一下大学生的生活,带他们了解中国各地的美食,还有好多好多他们关心的问题还没有回答,还有好多好多酝酿好久想说的话没有说给他们听......我想,每个老师心里都跟我一样复杂,我看到静雯学姐发着高烧还坚持给每一个学生亲自写一封信的时候,我动容了,或许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没有说完的话,可以通过小小的信纸,传达给学生们。于是四二班的我们四个老师,画上自己的卡通形象,给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写了一段自己的小小寄语,那天晚上,办公室里最迟的是我们,但是想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们留下点什么,大家觉得值了。
最后一天上课,早晨的阳光很暖,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拿起扩音器,点名
“苏文立“我点到一个我印象很深的小胖子,我两天没看到了
"没来“他的同桌帮他说。
最角落的他生病两天了还没来,好遗憾没办法亲自把信给他了,运动会上跟我说想要当兵的胖胖的小男生,以后还会记得那个给他上过几天课的支教老师吗。
其他同学都来了。
我看着讲台底下三十多个孩子,他们有的活跃,有的腼腆。但他们的眼睛里有光,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是一种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他们身上带着农村独有的,自然的纯真。在老师上课写板书时,偷偷往嘴里塞一颗小糖果。或是把头埋进抽屉,吃一口冰凉的水果沙拉果冻。这些上课的小动作,被我点名批评了好几次。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为何要求他们如同大人一般循规蹈矩,而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这个年龄该有的调皮和童趣呢。
最后一堂课我叫孩子们再做一次自我介绍,而这一次自我介绍,必须是走到讲台前面来,大声的说出来。
我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名字,爱好特长还有理想。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会害羞而不愿上台的同学,上来的声音特别洪亮有力,没有一个同学拉下,全部都上台自信的介绍着自己。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
“我喜欢画画我的梦想成为一名绘画大师!”
“我要当科学家”
当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我心里其实特别感动,不管他们对于这些职业究竟了解多少,门槛是高还是低,他们说出来自己理想的时候,那一种坚定和执着,是我在上课时也不曾注意得到的,他们对未来的理想很少带有功利的想法,纯粹是个人喜欢,而不是看哪种有前景而为之。他们也不会知道未来艰辛坎坷,走出这满眼旷野的小村只是他们走向成长的第一步,而他们之中的许多人,甚至连这第一步也从未踏出过。
我还依稀记得我们去学生家里家访,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都是班里优秀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令人心疼的懂事。他们的家是北方农村那种平房,简陋的屋子里只有上个世纪的衣柜和一个小茶几,女孩的外婆刚刚过世,她便在外婆家低矮的床旁边的小桌子上,依靠着昏暗的灯光写作业。
男孩家不算小,但是屋子里没有暖炉。
“农村孩子冻一冻没事的。我们从小就是这样熬过来的”男孩的爸爸说。
我想起了教室里有些孩子的手,有的冻的皲裂,有的红的发肿。
男孩的爸爸为了生计做过快递,跑过货车
“都是为了生活”
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虽然最小的也上了一年级,小学的义务教育学费并不高,但是日后的生活琐碎与孩子们的费用支出,像厚厚的砖头,压在这个并不结实的爸爸的肩膀上。
“准备让他读到什么时候呢”
“上大学吧”
“现在人都是大学学历吧,自己当年没文化吃了亏,怎么说也得让孩子读到大学!”
是啊,父母再怎么苦怎么累的忙生计,一想到为了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也会在辛苦劳累的时候轻松一些吧。
女孩和妈妈住在外婆家,因为外婆家离学校近,也方便妈妈在照看孩子的时候打点零工。
“她平常喜欢唱歌,就拿我的手机在那放音乐。”
我记得女孩是班里学唱歌最快的几个,临别的时候,她还说要为我唱一首歌。
“她爸和哥哥在外面打工,她哥说了,考班级前五名给她奖励一个电脑,她可用功每天回来都把作业先写再玩”
家里的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和老人带孩子是常态。一般只有过年回家一次,他们何尝不想团聚呢。他们是家里的男人,顶梁柱,是他们,撑起了一个家的希望。
家访的整个过程都有孩子陪伴。
“老师,我家住的近,我就过来看看你”
他们有的骑自行车,小小的身子骑着跟他们差不多高的自行车,踩踏板的时候坐不到坐垫,只能靠两只脚蹬啊蹬啊……
有的跟在我们身边,陪我们一起走回学校。
到学校天黑了,月亮爬上来了,我叫他们回去,这是最后一次跟他们告别了吧,我记得那天月色挺美的。
北方乡村的晚上星星很多很美,一闪一闪的像小朋友们灵动的眼睛,我希望他们未来的日子里都好,小时候吃了很多苦,长大的日子一定要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