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深情留不住,最是套路得人心?
我曾经很讨厌“套路”这种说法,因为身处以销售为主导的行业,每次培训新人的时候,总会涉及到针对“销售技巧”的培训。这些技巧说白了,就是用精心设计好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客户下单:无论是“创造客户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需求”,还是“戳中客户的痛点”,多少都让人有点被销售人员操纵的感觉,任谁都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套路”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但是到了写作上,“套路”却变成了非常必要的条件:说故事有说故事的套路(不同类型的故事还有不同的套路),学术论文有学术论文的套路,情感文有情感文的套路,就连小学生都知道写作文要有起承转合。
刚开始在简书上写作的时候,我是很不屑于用“套路”的,总觉得这就跟销售人员在强买强卖一样。可是真正开始写起来才发现,遵循一定的套路去写作,才是真正地在为读者创造价值。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写作,不是为了自high,而是为了从读者那里获得正向的反馈。
不同的写作目的,对应不同的套路:
每个人写作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推销产品,有的是为了涨粉,还有的只是为了自high。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很显然不能用同一个套路。
议论文是最好用套路的文体,相信每个人多少都背过一些“英语万能写作模板”之类的套路。相比之下,记叙文、散文、小说之类的会比较难一些,虽然不能用套路立刻生成一篇文章,但是套路能够帮助写作者更加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从而写出更加丰满和精彩的文章。
这点在小说里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英雄之旅”套路(常见于各类动漫和游戏):
有一个人过着宁静的生活,
有一天,他踏上一段旅程,遇到朋友,也遇到敌人;
一开始,他打败一些小怪,然后和大魔王决战,九死一生;
最终战胜大魔王,获得礼物,回归生活。
再比如,《故事的道德前提》套路(常见于各类好莱坞大片):
首先,一定要先交待一下主人公的背景。;
接下来,肯定有一个事件会发生,主人公用原有的价值观来努力尝试解决这个事件;
恩宠时刻到来:主人公因为恩宠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
最后,主人公用改变后的价值观把事件圆满地解决。
了解这些套路,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表达想法,从而达到自己写作的目的。
让读者一目了然,是写作者的基本素质:
都说写作难,是因为写作是把作者脑海中网状的思维,用树状的大纲归类,再用线性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就刚好是相反的:阅读是把线性的语言,在大脑形成树状的大纲,最后储存为网状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是觉得阅读也挺不容易的?
有经验的写作者,就会采取最有效的套路,让读者很快就能get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否则,就需要读者依靠自己去分析归纳主题。
虽然对我个人来说,靠自己去提炼文章中心思想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在信息量超载的今天,作为一个合格的写作者,如果没有用合适的套路让文章主题自动“Stand Out”出来,对读者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不负责任的。
套路不是万能的:
在说“套路不是万能的”时候,肯定会有人顺着往下说“没有套路是万万不能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么说是很正确的,比如没有好好使用套路的例子:《大鱼海棠》告诉我们,会讲一个好故事是多么重要。
但是,套路是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是雪中送炭。
李笑来在专栏中提出过一个“最少必要知识”的概念(Minim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 MAKE),即获得某项新技能时需要了解的最少必要知识。比如做设计的最少必要知识是简洁、留白;开车的最少必要知识是慢;学外语的最少必要知识是会查字典、会查语法。
如果延伸到写作上,我认为写作所需要的最少必要知识是:思考。也就是说,写作者的思考才是“锦上添花”中的那块锦。
这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体会:同样是用“英语写作万能模板”,但是老师写出来的范文就是跟我们写出来的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在那个阶段过于注重套路,而忽略了写作的本质是在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就好像在围棋中运用定式一样,只有真正弄明白某个定式背后的用意,才能达到赢棋的目的。否则定式运用得再多,一样会输棋。
小结:
1. 套路可以帮助写作者达到写作的目的,不同的套路对应着不同的写作目的;
2. 阅读是写作的逆向工程,套路可以帮助读者从线性的叙述中获得树状的大纲,最后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
3. 套路只是写作的辅助工具,并不是万能的,思考才是写作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