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会告诉孩子要勇敢,却从来没有教过他!

近日,在重庆沙坪坝区发生的“10岁男孩划破奥迪三日反转”事件成为了很多家长闲谈时的话题。据了解,小朋友因在奥迪车旁玩耍的监控视频被误会是划破车辆的“凶手”,为了不让孩子面对众人的指责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孩子父亲勇于承担进行了赔款,且让孩子在家人陪同下回家去。

但在三日之后,细心的民警通过反复的监控调查最终也给了小朋友一个清白,证实了小朋友仅仅是在车边赶苍蝇玩耍。

 

通过这件事,旺宝妈妈有很大的感悟!

其实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值得敬佩的

对孩子来说面对困难时

父亲勇于站出维护了孩子的心灵

同时在孩子心里也树立了英雄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

这件事情父亲的做法更是让孩子明白

情况不明时勇于担当

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或许是对挫折教育的有效解释

 

挫折教育,一个被误解的概念

说到挫折教育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在困境当中成长,这样单一的思考方式真的会让挫折教育成为一个孩子的成长动力吗?

 

挫折教育就好比是经常锻炼的人会比不锻炼的人身体素质更好一样,因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就普遍的认为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更加强大。

看看心理儿童学家温尼科特是如何解释挫折教育:

新生儿需要有一个足够好的照顾着帮助他形成一种全能性的安全感,并通过恰当好处的挫折将其打破,创造性的让孩子去认识外面的世界。

什么是恰到好处的挫折,如果孩子的挫折承受时长为X,在X范围之内孩子可以接受就是恰到好处,超过X就形成创伤。

 

挫折本身不能让孩子成长

挫折可以说是一种意外

对于孩子来说

这种意外是无法独自承担

挫折本身不能让孩子成长

 

陪同孩子应对挫折会成长

第一次带旺宝上早教课,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的旺宝耷拉个小脑袋自己在一旁哭着吵着要找妈妈。对旺宝来说,这是一次无比的困难,这个时候如果一味的只告诉孩子“宝宝,不要哭,一定要坚强”,真的就会治愈孩子内心的恐惧吗?

作为妈妈怎能受得住孩子哭,旺宝看到我在玻璃门后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才鼓起勇气跟着老师认真的学课堂小知识。

 

这也是很多家长会认为的:在小时候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强大的心灵!但是,当孩子一个人面临事物的时候内心又会产生多大的恐惧呢?多些陪伴,让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小大人!

正确引导孩子应对挫折

按照我们普遍认知的挫折教育去指导孩子,长期使用打击、训斥甚至是讽刺的方式,就有极大的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创伤,反而是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孩子也会经常性的否定自己,心理上会变得自卑。

看朵朵妈妈是如何做的?

妈妈:在幼儿园为什么打人?

朵朵:果果有好的积木,我也想要一块但她不给,我就抢了。

妈妈:你有好好跟他说吗?

朵朵:我说我想要玩,但她不给就抢了还推了她。

在接下来的20分钟,朵朵妈妈试着用小孩子能够听懂的话术让朵朵明白打人是不对的,但是对于幼小的朵朵来说怎么能够理解到其中的真正含义呢?

后来吃饭的时候,朵朵妈妈话也不说直接拿走了朵朵手中的勺子。这时朵朵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这时候朵朵妈妈问为什么哭。朵朵才明白,立刻向妈妈道歉,也答应妈妈到学校会给果果小朋友道歉。

 

面对孩子遇到的这些挫折和困难,要坦诚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后果以及处理的方法,在面对挫折不要只会用言语教会孩子勇敢,要引导孩子应对。

 

旺宝妈妈寄语:

教育孩子本身就不是意见一劳永逸的事情,如果想要用一个方法去绝对的解决孩子所有问题,那是不现实的。教育孩子充满了各种细节,需要家长用足够的尊重、耐心、勇气与爱去应对人生中的每一个挫折节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