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阿太的一生,是从迷茫、抗争,到释怀、自洽的一生。母亲的苦难、神婆的睿智、丈夫的挚爱、阿妹的陪伴、孩子的依赖,串联起了阿太的生活,汇聚成了阿太命运的河流。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滋味,但最终都将走向一种活法,如同万千或奔腾、或滞重的河流终归汇入大海。能平淡而又完整地度过一生,便已是最好的结局。
多听、多看、多经历,积淀生活的智慧
神婆——阿太的婆婆,拯救了阿太,同样也拯救了很多人。阿太曾问神婆怎么知道帮助人活下来的办法,神婆回答是用故事——去葬礼,听一个人一辈子的故事;在小院,听每个人活着的故事。故事听得多了,也就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人的一生,是自己的一个个故事串起来的,是身边人的一个个故事拼凑出来的。看别人怎么活,看别人怎么死,世上有千百条路,知道的路多了,不至于被眼底下仅有的窄窄的一条路给困住。不要被苦难卡住,要像熟透的果子一样顺畅自然的度过一生。
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自洽地与命运相伴
命运带给我们故事的一生,也是我们自洽的一生。只要我们还活着,命运就得继续,命运最终是赢不了我们的。它会让我们难受,让我们绝望,它会调皮捣蛋,甚至冷酷无情。但我们仅需知道,只要我们不停,它就得继续,它就奈何不了我们。
命运终究像个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命运终究会由我们自己生下——我们终究是,自己命运的母亲。最终,我们会像母亲般,接纳、热爱自己的命运。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心中须有压舱石,生活才有底气和方向
每个人心里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小时候,母亲是阿太的压舱石;母亲去了,神婆是阿太的压舱石;神婆去了,丈夫、妹妹和孩子们,是阿太的压舱石。阿太心中始终有着压舱石,送走了身边所有的人,最终自己的人生如同熟透的果子,自然顺遂地落地化入泥土。心中若没有了压舱石,如阿太的母亲、阿太的丈夫,最终撑不过命运的浪。
人生的路途上,总要有一个人,是自己心中的那块压舱石。这世界最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而如果那人恰好也是为你活的,那日子过起来就和地瓜一样甜了。
平和地接纳衰老与死亡
人生慢慢生长、成熟、衰老。以前不知道什么是老,直到老了之后,才知道,老了就是感到自己的一切在收缩。手脚在缩,身高在缩,力气在缩,感觉在缩,好像缩到心口那地方。可心口那地方,反而越来越重了,呼吸重,走路重,抬手抬脚也重。
与此伴随着的,还有遗忘。衰老这个家伙,虽然名字听着很老,但其实很调皮,它会在人的记忆里,慢慢关上一盏盏灯,衰老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脑子开始一片片黑。
反而,死亡是个不错的家伙。当它要来了,它会把灯打开,因为死亡认为,这些记忆,都是人的财富。死亡是非常公平但可能欠缺点幽默感的朋友。
所以,人要死的时候,第一个登门拜访的,是记忆。它们就像一只只小狗,来陪伴将死之人。要对它们笑,越欢迎它们,来陪伴的记忆会越多,路上就越不孤单。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生离死别,我们唯有释怀和自愈
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离别,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开,最后只剩下自己孤独前行。生命中的一个人离去,便是自己魂灵的底部被掰掉一块。灵魂没有肉身,看不到具体的鲜血淋漓,但伤口是在的。灵魂的鲜血流淌着,有些被写出来,是诗;有些被唱出来,成歌;还有些,一声不吭,却也永远在那里,伤口张着,血汩汩地流着,那就是难过。
每当难过的时候,我们学着释怀、学着自愈。痊愈后、感知到幸福后,会感恩地想,这里真是温柔的人间。人间之所以一直孜孜不倦地说话,是因为它知道众生艰辛,还因为,它知道这些艰难太常见,以至于显得那么简单,甚至不值一提——人们就这么披着容易的、理所当然的外壳,不容易着;好多人如此艰难而又必须沉默地蹚过一个又一个日子。
这人间从来没有生离,没有死别。这人间不过是,天上的人来了,天上的人回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