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的笔者其它文章
引子
笔者今天读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读到一篇有趣的文章《苏州娄江,曾有过涌潮》,作者叫作陈益。文中提到一句有趣的古谶:潮到苏州出状元。
笔者在文章《种族与纬度》中提到了种族和纬度的关系,认为如果南北方之间不存在国界等硬性边界时,南方种族会对北方种族创造的财富进行某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性转移,将北方的资源和财富聚敛到南方,这种聚敛和某种玄学因素有关,在《大运河与荔枝使》一文中笔者提到了南方玄学因素和巫术对北方社会安定度的影响或有其事,这种影响需要透过外部环境来施加,外部环境的改变能增强或降低这种影响力。
那么《苏州日报》的这篇旧文就没法不引起笔者的关注。潮水作为一种引力现象和纬度关系密切,为何潮到唯亭就会出状元?潮水或者说引力还能影响考试成绩和主考官的喜好?
史云的文章
于是笔者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搜索,在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发布的公众号中转载了一篇史云发表在《娄江》2023年第2期的文章《唯亭海潮与问潮馆》,里面对苏州的涌潮进行了详实的考据。
文中提到:
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记载:
“昆山虽经江海,自古无潮汐,绍兴中始有潮至其郭,至是,潮忽大至,遂过唯亭”
《中吴纪闻》也印证了范成大的记录:
“唯亭向无潮汐,绍兴中始有之,至淳熙初潮忽大至,遂过唯亭”
文中还提到有记录的唯亭潮水有:
淳熙八年1181年
淳熙十一年1184年
成化七年1471年
弘治五年1492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道光十三年1833年
文章也引用了:
“李东庵尝见一道人云:‘潮到唯亭出状元’,后果验”的记叙。
推论
从史云的文章的详实的历史统计中粗略的能够得到以下的推论:
潮水周期与朝代更替周期接近
唯亭潮水很难得,以宋代人有限的文献记录很可能缺乏对唯亭的记录,毕竟隋代大运河才刚修好,唯亭发展到足够的人口并开始关注潮汐需要一点时间,因此范成大只能得出自古无潮汐的结论,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文献的累积,不难发现唯亭出现潮水的大周期是300年左右。
潮水受地月引力影响,纬度越低地月引力影响越大,苏州纬度较杭州高,平时没有显著潮涌,只有在某种引力异常时,也就是每三百年左右,地月引力会出现周期性的剧增,使得引力影响扩展到较高纬度地区时,苏州才会出现偶然性的潮涌。
这种苏州300年一遇涌潮的偶然性与杭州年年都有潮水的必然性体现出在苏州和杭州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引力边界,这个引力边界每300年会北移从而影响到苏州的一些区域。
考虑到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大多在300年一更替,这个周期的意义也许并不止于潮水本身。
潮水对人才选拔有影响
潮水周期和朝代存亡的周期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性还体现在一些社会运行的细节上。
而潮到唯亭出状元就是这样有趣的细节。
潮到唯亭出状元的谶能够流传至今,想必古代有应验事迹。
苏杭之间潮水引力与民风的分野
前文提到,苏州作为一个相对高纬度的地区,其潮涌要300年才出现一次,而钱塘江,闽江,鳌江这些浙江和福建的江河则每年都出现潮涌。不难论证苏浙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引力边界,这种引力边界只有在300年为一个周期的引力剧增时才会被偶尔突破,这个引力学意义上的边界或许也带来民风的分野。
熟悉苏浙的人应该能感受到苏浙截然不同的公共基础设施风格。这种风格差异和省界的形成与引力边界的关系不能不引起注意。
小结
无论如何,三百年一遇的娄江潮和年年有的钱塘潮及其对应的行政区划自然分野以及历史谶言为笔者的《种族与纬度》言论提供了一些新的微不足道但或有其事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