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一边丧一边笑,一边愤世嫉俗,一边努力变好

又到了周一,是新的开端,也是丧的开端。自从上班以后,上学的周一综合征就不药而愈了。

穿戴整齐,走出家门,走进人流,环顾四周看到的仿佛都是自己。

你说朝气?朝气是什么?我只知道丧气。

又丧又没意义的一周又要开始了。你无力阻止,它周而复始。

今天在工作间隙刷微博,看到自己关注的元气女神也在发微博吐槽。

“前几天看到一个朋友的演出视频,他特别嚣张的在舞台比中指,一边比一边喊:‘Fu*k everyone.’其实,朋友平时很nice,必要的场合会社会笑会尬聊会客套。可他觉得自己比中指的时候很酷。”

元气女神说,表达仇恨和暴力让我们觉得自己很酷,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变成那样极致仇恨和暴力的人。

放下水杯仔细想了想,似乎真的是这样。

我们讨厌逢场作戏,但依旧会逢人社会笑露出标准的八颗牙齿。我们讨厌圆滑世故,可面对内心腹诽无数遍的同事依旧要尬聊客套。我们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却还是准点起床搭地铁打卡准时坐在早就想砸烂了的办公桌前。

这就是丧的源头吧。

我们讨厌一切,却还要拥抱一切。

记得就在不久前,小确幸还很流行。

随手摸一下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铃声响起,接通后就是刚才思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完美地磕开了一个鸡蛋。。。曾经这些,还是我们朋友圈中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但可惜,这样不接地气的流行词,并没有给我们真正的生活带来多少光亮。

口袋里的钱,依旧不够打一次出租。电话铃响起,你发现自己并没有特别思念的那个人。想买的东西降价了,你的钱包也空虚了。完美地磕开一个又一个鸡蛋,你会做的菜还是只有煎鸡蛋。

这才是我们每一天真正的生活。现世安稳,岁月静好都在隔壁,我们自己的丧,只有我们知道。

这样的小确丧,不忍收集也无法细数。你为它盖上幸福的遮羞布,它就会从另一端溢出,提醒你它的存在。

学界将“丧文化”定义为“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认为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我们听后也只想对它说一句,哦。

此时心中浮现的,是宋冬野的一句歌词:“其实你我都一样,终将被遗忘。”

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丧,为什么一定要人为添加色彩粉饰太平呢?

人生本就无意义。

你知道撒谎时间越久,就越难圆谎,可你还是在撒谎。你知道自己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可你还是日复一日继续浪费。

你知道人生毫无意义,爱过就会流泪,喜欢总会厌弃,想要的永远得不到,得到的总会变为不想要。

你知道这一切,可你还是在继续生活。

因为人生本就无意义,正是因为无意义,才容得下人们自己去赋予意义,好好生活。

我接受生活中的小确丧,就像接受这个讨厌周一的自己。

与其每天粉饰太平,不如对生活竖起中指。谁不是一边丧一边笑,一边愤世嫉俗,一边努力变好。

“你需要知道,我并不完美。我愤世嫉俗,占有欲强。有时候我还会大发雷霆。但是我想变好,我在努力变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