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号,我在龙岗图书馆给孩子们做一场文字书的导读。首先我先谈谈我自己读这本书的感想。
在我接下这本书的导读开始,我就开始阅读这本书,但是当我还没看完第一章时,我就觉得我自己有点看不下去,我看得很压抑,我觉得主人公霍林生活得很不开心,但是又不敢反抗,面上表现得很乖,但是内心觉很叛逆,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生特有的叛逆。而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他家的完美房子,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方式与父母对话,觉得世界是灰色的。连同老师也是针对他,恨他的。包括高年级的学生找他玩,他都觉得别人是有心想欺负他。这一切都在与他为敌。看到这些,我真的很难过,我在想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才会造就他长成这样的思想。这时的我觉得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呀!
这时的我,放下了书本,我需要时间来平复心情,两天后我还不想再翻看这本书,如果不是我是导读员,我想我大概已经放弃了。但是我不能放弃,我还要给孩子们做榜样呢,我继续打开书本,慢慢看下去。咦?看到他和贝克夫人在单独相处中,好像发生挺多有意思的事呢,清理粉笔擦弄脏奶油泡芙,清洗老鼠笼子还被老鼠跑了等等,最后贝克夫人让霍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霍林出演小仙女等,越来越有意思了,渐渐的我就看完了整本书。在看完一遍书后,我头脑就有了一个导读的大纲出来了。我整本书的一条线,肯定是围着贝克老师对霍林的影响这一点来进行!
在我读第二遍时,我就开始一章章的细读,挑出每章的主要内容,做读书笔记。说实在的,这都多少年没这样精读过书了。当读完第二遍后,我开始做导读方案,在啃书会碰上暑假时,我只能找甜妈,倍嘉妈商量了。我把方案大纲告诉他们时,他们给我一些意见,甜妈建议我再看一下这本书的背景,可以再深挖一下。我回来就开始细细的读第三遍,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之处的,有疑问的全都挑出来,一个个去查资料。在我一个字一个字去抠这本书时,我真的发现了很多。首先关于作者,网上对的介绍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价值。我再去看他其他作品的简介,发现《周末图书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道格,而已还是因为书而改变了人生。这时我再去找作者的资料,终于找到他一个访谈,他说他小时侯不会读书,是一个老师教会了他阅读,从而现在成为了作家。这个时侯,我心中又有了一条主线,那也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阅读的重要性。跟着我做了一个以阅读为主线的导读方案,想以《莎士比亚》的戏剧让孩子尝试表演和诵读。然后我就去研究莎士比亚去了。
当我读第4遍时,我越来越蒙了,这时我发现了《战争》背后,藏着很多的事,这本书讲的是越南战争时期,那时美国支持南越,而苏联和中国支持北越,最后北越胜了,这也是我国有名的《抗美援越》战争,而我们对那段历史,肯定是支持自己国家的,而在我们不知道的美国,原来他们当地也是有人在此战争中付出了许多。另外这本书还有各宗教的矛盾,美国的政治历史等。当然主线还是讲孩子与父母的战争,同学之前的友谊,师生之间的感情等等。
当我越挖越深时,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这次导读的对象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看得懂吗?这时我尝试想让哥哥跟着我一起读这本书,哥哥就是不配合,我就换着讲我的方案,他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时我想,方案应该又要改了。我再次联系甜妈和倍嘉妈,果然不出所料。我赶紧重新改方案。这次改后的方案,主要是以分析人物为主。我准备了许多的问题来分析人物。
当周六晚上,到达现场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看懂这本书了吗?”他们都说:“ 看不懂”,我再问:“没有看完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唰一下有一大半的孩子举手了。这时我心想完蛋了。我临时又做了方案调整。在热身游戏过后,我只能让孩子们分组分章节,先花5分钟总结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再带着他们一起过了一遍书上的内容,以问答加提示的方法,把整本书理了一遍。
在感觉孩子们对吃和野营的关注度较高时,我临时加了一个问题问每一个孩子,就是如果你去野营,你会带什么去,孩子的回答超级可爱,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要带我奶奶去,因为她很会做吃的。当我过完整本书后,我再问孩子们:“你们在这本书读到了什么?” 他们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奶油泡芙,越南菜,热巧克力。。。。”全都是吃的。我再问:”除了吃的你们还看到别的吗?“”没有了”又一个齐声回答。我只好放弃我那些有深度的问题了。
最后,我请孩子们画出你觉得本书最有意思的人或物,为什么?虽然他们说他们除了吃的就没看到其他了,但是通过简单的导读后,他们画出来的画也是很让我惊喜的。下面是我挑赞了一部分画作,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有些画还可以讲成一个小故事的呢。
当一个人自己没法改变家庭,社会的时候,改变的只能是自己,而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改变自己的方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者应该也是希望孩子们从而爱上阅读,感悟人生的吧。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的孩子和家长们,谢谢你们的聆听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