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幼儿的思维,以引起幼儿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对一堂课来说特别重要,因此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在导入这块花费很大的精力,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但是最近在追《脱口秀大会3》,一个场景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有了一点不一样的看法。一个叫House的脱口秀演员用一种特别有气势的方式开了场,瞬间也吊起了观众的胃口,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但是镜头转向李诞的时候,李诞轻轻的摇了摇头。
后来的表演确实一般,配不上这个精彩的开头。李诞在点评时说到了,脱口秀开场不能开得太高,开得太高就容易低走。
我顿时恍然大悟,以前听了很多课,自己也讲公开课总是会精心的设计导语。我是一个开朗的人,很喜欢把导语设计的引人入胜、激情澎湃,看着学生们听到导语满脸期待,精神为之一振的样子我心里还很得意,觉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是真正进入主题之后,课堂就冷了下来,学生们就没有那么投入,没有那么兴致勃勃了,现在想来,讲课和脱口秀也有共通之处,用导语给了孩子们那么高的期待,可是课堂依然还是那个课堂,倒不如层层铺垫,让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师生的互动过程慢慢的暖热课堂。
所以,导语也不过就是一个开场白,精心设计是对的,可是它不能成为整堂课最亮的点,振臂疾呼不如轻轻一叹,导语只需起到它导入的作用即可,切不可用力过猛,除非这个导语真的和后面的教学内容一脉相承,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否则,课堂的高开低走真的可以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