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被捕当天,《彭博新闻社》在半小时前后分别发出了两条互相矛盾的头条:
“美国国债上涨,萨达姆不会遏制住恐怖主义。”
“美国国债下跌,萨达姆被捕刺激风险投资。”
显然,这两条标题党新闻只是将先后发生的两件事简单粗暴地默认为了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简化思考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在《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作者将人的大脑称作系统1和系统2,系统1通过大量的重复、机械的经验来迅速做出匹配,简化思考难度来应对我们的生活。系统2只有在探测到不寻常或者特别困难的情境时才会被激活。而系统1常常将事情的发生的先后关系默认为因果关系,进而造成了思维谬误。
这种思维谬误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大量似是而非的育儿宝典,成功学鸡汤,人脉修炼秘籍,7天速成,其实都和因果谬误有关。望子成龙或者渴望脱胎换骨一夜读成高晓松的读者们如果真的轻信了这些宝典、秘籍,恐怕更要感叹“道理读了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他们付出了金钱、时间、精力,却在错误的道路上撒腿狂奔。
在《魔鬼经济学》中,作者介绍了一个调查儿童家中藏书与学校成绩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家中藏书多的孩子,普遍在校成绩更优异,但这个统计结果仅能证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却不能说“因为这些孩子家里藏书多,所以他们的成绩更优异。”
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相关关系,而不能明确是因果关系。也有可能,因为孩子的成绩好,他们才更爱阅读,家中的藏书才更多。又或者是由于另一因素,比如,这些孩子的父母经济收入和学历更高,导致了他们家的藏书多,同时导致了这些孩子的成绩更优异。如果简单地将它们视作因果关系,就会导致家长误以为买一堆书给孩子,就能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注重了表面的功夫,而忽略了实质。
简单的归因判断会让人落入狭隘的思维模式,这种普遍的因果谬论还经常发生在大量的成功学书籍中,各种方法论看上去似乎挺有道理,他们简单地罗列出1,2,3,4几个步骤,举证几个成功人士的事迹,然后告诉你,跟着做你就能成功。这些所谓的“干货”或者鸡汤,给出一条条零散的貌似有用的信息,轻易地给出承诺,可是却缺乏论证和逻辑推理。也许这些方法是相关的,这些成功人士也确实这么做过,但是他们是否是到达成功之路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因素呢?简单的做出归因,不靠谱!
德国经历了二战,日本挨了几颗原子弹,之后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于是就有人说这件坏事带来了好的结果。薛兆丰老师在专栏中给出了有力的反驳:“要破除这种谬论,就要想一想一个国家如果想像德国和日本一样经济得到发展,他们是不是也想经历二战和原子弹的摧残?答案显然不是。给出这样想法的人显然没有想到如果日本和德国如果没有这些灾祸,他们的经济积累会更富足。”
规避因果谬论,就不仅要看到那些看得见的事实,还要看到那些看不见的原因,将视角打开,而不是让因果关系使我们的思维狭隘了,被框定了。因果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这个世界,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视角,但也是一个思维陷阱。懂得批判性思维,警惕这些思维谬误,我们才能看清并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