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年前写总结的时候,曾把以前陆陆续续记下来的书单拿出来看,想要看的作者已经快列到十五名开外。等过完年后,就默默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今年无论如何要把想了解的作家的书,至少都先看完一本。直到有一天读完舒明月老师的新书后,这种想要刷作家的欲念象小火苗一样,蹭一下就汹汹燃烧起来。
开始看的第一本书是简媜的《旧情复燃》,不仅是因为舒明月老师曾极力推荐过,也因我早在很久之前就看过简媜在一席上的演讲,十分喜欢。没有看她的散文之前,我以为象余光中、张晓风那样的台湾作家,已经算十分了得。及至看了她的散文后,我的心里除了赞叹,只有赞叹。
读她的散文,纯粹是一场美的游历,全身心都能感受到这种美的呈现。觉得十分遗憾,为何活到现在才发现这世间竟有如此美的文字。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看完整本书,根本无法停下来。感叹的是,那些平时在我眼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在简媜的眼中,却可以用那么精准独到的文字描述出来。
她的文字风格雅致隽永、深情典丽,读之只觉锦心绣口,满口余香。读的当下,遇到喜欢的文字,来不及摘抄,直接用手机拍了下来。随便列出几段,以飨读者。
这时,窗外高耸的三棵椰子树在寒风中悠然摇曳,像三个高个子老朋友正在练三部合唱。我瞥见了。
我相信我是唯一看见的人。这小小的感动让我觉得温暖,仿佛被路过的神拍了肩膀。
看到这段描写椰子树的文字,所呈现出来的趣味和意象,换做是我,是无论如何作不到如此比拟的。真真没有这样的惠质,还有这句“仿佛被路过的神拍了肩膀。”神来之笔,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
雨,没来。
明明看见那几栋丑陋大楼联手逗弄一朵云,把她弄污了。看看就该哭了,她却复仇似的忍住。
雨,还是没来。
喜欢这段文字的拟人化处理,“几栋丑陋大楼联手逗弄一朵云”,如此清新有趣。
站在桥上抛洒种子,喂那条溪一些零食。我幻想有一日,垂钓剖鱼时,发现鱼肚里竟有一株茑萝,攀附鱼骨,绽放流星似的小红花。
这逆天了的想象力。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有一种莫名的奇幻感。
往事的声音是窸窸窣窣的,带了一点傻。时而被风夹在腋下跟随季节流转,时而被流浪之犬衔在嘴里迤行,四处寻它的主人。
将雨不雨的晚春午后,天色昏沉,仿佛一种威胁,预警即将坠落钢筋铁条之雨。然,逐渐加深的灰暗并不能遮蔽我眼前在空中盘枝荡桠的三角梅艳影,一夕之间,她怒放起来,像被情所困的人焚烧自己。我甚至相信,若真有钢铁雨点,也会在碰触三角梅花簇时自动消融成烟。
时而,往事也像这烧烫的三角梅灼痛人的眼睛。
这段写三角梅开得正盛的姿态,光看文字,就迸发出无穷想象。对于三角梅,我太熟悉了,因为长年生活在深圳这样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城市,三角梅从每年的三月可以一直开到年底。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三角梅的身影。它们开起花来一团团,一簇簇,几乎看不到叶子,只见得到累累缀缀的花瓣。
“她怒放起来,像被情所困的人焚烧自己。”形容得是如此妥贴。
不能再摘录下去了,如果继续这样,恐怕整本书的内容,都要被我抄写下来呢。我很庆幸自己因着某一个契机开始看这些作家的书,很庆幸先读的是简媜的书,好象遇到一个瑰宝。她的书,我决定全部读完,甚至如果可能,要全部买来放在家中,常读常新,不会厌倦。
第二本读的书是王鼎钧的《书滋味》,他的书是采铜老师之前极力推荐过的,也在不同的场合被不同的老师们提起过。对他有太多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位作家?什么写作风格?直到看完这本《书滋味》,明白了。
我以前曾无数次诟病过自己,掌握的词汇量太少,用词太平凡,没有灵气,写不出特别的字词句。直到看完《书滋味》,至少明白了用词考究,不带一点废话是种什么境界。用王鼎钧自己的话说,就是写字为文,要做到“修辞考究,气度高贵,有人说源自英国散文的传统。”
知道自己写作到底差在哪里,知道什么是写作的高境界,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看完王鼎钧的书后,我好象明白一些些了。
第三本书是琦君的《水是故乡甜》,在读之前特地搜索了一下关于她的介绍。琦君老师生于1916年,算一算如果能活到现在的话,也已经101岁了。事实上她是在2006年故去的,享年90岁高龄。
读她的书,有年代感,但丝毫不影响读者的阅读快感。因为她太擅长描写对话场景了,读起来充满稚趣。看她的散文里,有许多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光看对话,那些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读之令人忘忧。
接下来准备读的书是叶嘉莹的自传体书籍《红蕖留梦》,上周末读了序言,已经有冲动想把书直接看完,可惜最近备考压力太大,再不能分心了,不然后果堪忧。生生把想要快速看完此书的心给扯了回来。
这一轮阅读写作名家,所谓看闲书的小小探险,暂时告一段落,期待五月。到时决定让自己每天都徜徉在这些喜欢的作家,所建构的世界里,不要醒来喔,不要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