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曾写什么了,特别是结婚之后,思绪几乎被美好的眼前填充,无暇在过去与未来的虚妄里游离。
这似乎也不太好,活在当下固然不错,但如果过度聚焦当下,无法从琐屑之事中短暂抽身,轻盈跃身于恶浊的尘埃之上,就难以避免得心灵“近视”的风险。
婚姻可以重塑一个人,也重新生养了一个人,被优质的亲密关系滋养,被优秀的伴侣引领,几乎是生而为人最幸运之事。得之我幸,但绝不倚仗这份得到,而忘却了前行。只有在动态中不断地“致中和”,方乃久长之计。变是不变的依托,不变是变的前奏。在不断的“有为”中,既得的部分才不会被消磨,生命才会渐入臻境。所以,无论境遇如何,所逢何人,是悲是欢是喜还是忧,都不应懈怠前行的步伐,都不该收回探索的目光。
安适的温室里最容易培养出脆弱的花草。危机四伏的野外,猎豹充满了警觉,却练就了浑身的机敏和迅捷。世间万物总是一体两面,稳定的背后,生命的可能性是否也在随之消泯?当一个人放弃了向上攀爬,他眼中的风景势必也会陷入单调与乏味,他灵魂的花朵慢慢不再绽放,人在不知不觉中被环境中潜移默化,甚至对此都不曾体察,在随波逐流中流失了很多可能性与精彩。
对于工作而言,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工作中的坏,视角也是固化而偏狭的,我很喜欢那句话:“如果你享受了一份工作中的好,就要接受一份工作的坏。”也不必伤感于,工作的输出远大于输入,生命的灵气与生气在耗竭的悲哀,生命在做减法还是加法,我认为很大部分并不取决于环境和周围的人事物,而是取决于自身的心态和做法。
年纪增长也罢,家庭责任感的召唤也罢。每每想到伴侣,想到未来即将为人母的身份,都驱使着我不断整理自己的能量场,因为会更希望自己像水一般,在一个家庭里,充当融合、稳定、链接、聚集、滋养的角色,所谓“无我无相”,水最能担当这样的品格。儒家要求人要“反求诸己”,最要求人“三省吾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时时复盘,不断迭代、升级自己的认知。而我认为,人也该天天打理自己的能量场,管理自己的能量场。
人类90%的精力消耗,来自于无用的意识或情绪的消耗,过多的内耗让人疲惫。省察我最近以来的内耗,无外乎是你不能改变的现实与过高的期待之间的差距感。到底还是知多行少、言多行少。说到底还是没有秉持精纯的至诚之心,欠缺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诚挚。多余而无畏的思虑最浪费人的生命。
你的信念就是你的命运,你的言语就是你的命运。内在想象决定外在命运,很多改变,还是要从心得修为开始,所以我很久以前就接触“心学”,可自认为至今依然是一知半解,最近重新开始看《传习录》,颇有豁然开朗之感。
我心光明,万理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