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职场指路:自认为优秀却总是得不到大企业青睐,我该怎么办?
我是一名从事近10年的HR,一直都在中小企业就职,在之前待过的3-4家企业里都是骨干员工,深得老板信赖。最近想跳槽到大企业,但我发现我有经验、有能力、有长相,却从未被大公司青睐过。自我诊断可能是由于学历是专升本毕业(本科211),且年龄已经32岁。请问是我对个人的能力评估高了么?还是我其他方面有欠缺呢?又或者我还是继续寻找小企业就职?期待各位大咖帮我出出主意。自认为优秀却总是得不到大企业青睐,我该怎么办?】
一、知人者智:
自去年疫情以来,陆陆续续的有HR小伙伴找到我来做职业生涯辅导,我给别人做职业辅导是要先对咨询者做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才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辅导,找到我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小伙伴都解决了她们的职场发展的问题,其中有一位目前来看最成功的,是已婚已育的32岁一孩宝妈,以往只有10年左右的人力助理及专员从业经验,经过我辅导半个月成功应聘某地产公司的人力经理岗位,一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发展顺利。
鉴于题主还没有做过相关测评且题主没有给到题主的具体个人简历,所以我不能对题主存在的问题妄加揣测,但是,对于题主目前总不得大企业青睐的原因可以分析个一、二,有道理呢,题主也就参考一下,如果题主觉得没有道理,那大可以丢在一边,毕竟我对题主的了解仅仅来自于题干的短短一百多字的介绍。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就是我通过题干有限内容,来试图分析题主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心态和思考问题维度问题。
找工作,我们换一个角度,可以说是候选人在人才市场上贩卖自己的经验、教育背景、智慧、能力,其实贩卖的是候选人自己。如果把候选人看成是一个“产品”的话,这个产品有没有大买家的青睐,不是产品自己认为自己卖不卖得出去,而是买家认为这个产品值不值得购买——雇主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候选人自己的想法、个人认为,在这种大企业求职过程中——纯粹的买方市场,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题主如果不相信,那既然你自认为这么优秀,为什么这么多大企业对这么优秀的你视而不见呢?残酷的真相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题主你的自认为优秀,还达不到雇主的要求。
其次,题主自身有硬伤,可能连简历筛选关都过不了。
为了今天的选题,我特意去某招聘网站上找了一下几家大型集团公司对HRM招聘的招聘启示。
(1)题主学历是硬伤:
这张图,是从招聘网站上截图下来的某家知名公司的招聘启示,从该公司的标签,题主应该知道这家公司属于大公司之列。该公司对候选人的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力资源专业”,现在我经常辅导孩子阅读理解,我觉得阅读理解在职场上是一个特别有用的能力,如果题主的阅读理解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应该知道“本科以上学历”——该雇主的潜台词就是只要本科以上学历的候选人,题主的专升本(211本科)是直接在这个“门槛上”被拦住的,至于题主学什么专业,这家企业的HR估计也没什么时间去看。
题主也许说,那我直接找一个要本科学历的大企业应聘不就好了?那请看下面的这家的企业的招聘启事。
该大型企业是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应该也可以入题主的法眼——是大企业之列,不过这家企业怎么也对学历有这么苛刻的要求呢?这家企业对候选人的学历要求是“985/211全日制统招本科以上学历”,再次老调重弹,阅读理解真的是一个职场上特别重要的能力,如果题主的阅读理解过关,那么题主应该知道“全日制统招本科”跟题主的”专升本”不是一回事。
那题主可能会说了——我在简历里不写专科经历,只写本科经历。请问题主是否会想过,正常全日制统招本科学制是4年,而专升本的本科是几年呢?具体我没上过,但是我也知道学制不足4年,这样即使是题主不写,在取得本科年限及年龄上都瞒不住HR的法眼,所以,题主仍然会在“学历”这个门槛上跌一脚。
题主也许会说了,专升本就这么区别对待吗?这还真不是“区别对待”,这是大企业HR的逻辑,他们认为好的学校其实就已经在帮助大企业做人才筛选了,能够通过高考考取985、211大学,说明候选人智商没有问题,能够通过高考进入985、211大学,更说明了候选人的优秀,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几百万,但是能从985、211毕业的又有多少呢?
(2)题主工作经验有“短板”:
从第一家公司对候选人的经验要求可以看出拟招聘岗位片区人力经历要“负责7-12家分子公司人力资源全面管理工作”以及“能够在各区域公司间进行走动管理”,可是题主明确说明自己一直是在小企业工作,显然在经验上不具备子多家子公司工作经验及各区域公司间走动管理经验。
在第二家公司对候选人的任职要求里有这样一条”有过大中型企业(300人以上)人资团队管理经验”这个也是硬指标,题主都是小公司的工作经验,因为这一条,题主的简历也应该被拦截在了“简历筛选”环节。
最后,题主工作能力不匹配。
虽然题主没有给到自己完整的简历,但是鉴于题主说自己一直是在小企业工作,那仍然是那两家公司招聘启示,可以分析题主的能力并不足以匹配企业的要求。
以第一家企业招聘启示为例,从第一家企业“协助总部人力资源部做好区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题主是小公司,分子公司工作经验不具备,显然在能力上欠缺协助总部这方面的打造;充分参与公司业务方面,因为题主目前做的是人力方面的工作,充分及全面参与业务的能力不高;“作为经营层紧密的战略伙伴”,题主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达到“战略层面”心知肚明;最后,对农牧行业有一定了解,能够深入细分发展方向,除非题主既往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否则,题主不具备相关行业知识储备,应该也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Tips: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言,随便找了两个大企业的招聘启示做了一下对标,看起来距离大企业的HRM的招聘标准,题主身上的“硬伤”还是蛮多的,这些“硬伤”在我看来,连大企业简历筛选关口都过不了,也就是现在的题主离着大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二、自知者明: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虽然题主自己觉得学历上没有硬伤、工作中有口皆碑、人长得还漂亮——就是没有大企业来青睐。
题主年龄已经32岁了,也有了10年的工作经验,题主难道就从来没有像我在第一部分里一样把自己的情况与大企业的相关招聘启示做一下对比吗?我想题主应该是从没有做过。因为,但凡题主做过一次,也不会自觉其美,发出“为什么得不到大企业”的青睐的诘问了。
那题主应该如何实现自己大企业的愿望呢?
首先就要继续通过深造,接受更高的学历教育。
要想受到大企业的青睐,好的教育背景无疑是“敲门砖”,建议题主报考名校MBA,通过MBA学习,取得MBA名校MBA学位,名校MBA可以帮助题主敲开名企的门。
为什么要读MBA呢?
因为MBA实行的是案例教学,更贴近企业管理运营的实际,而且在MBA学习中,还可以结交一些优质的同学圈子,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在读完MBA的时候,已经29岁高龄,未婚,这种情况下,我的择业在就业市场里十分不占优势,当年之所以可以敲开名企的大门,就是因为有名校MBA学历教育的加持。
其次,就是多方面的积累工作经验。
题主在原单位口碑不错、工作能力有目共睹,但是这只是说明题主的过去,并不能说明如果题主换到了大企业环境,题主一样可以游刃有余、让雇主满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题主既有的工作环境与大企业十分不同,在原有企业里形成的习惯以及做事方式,未必会令大企业满意,尤其是现在企业对候选人的既有工作经验在招聘启示中都有明确要求,题主要想在经验方面胜出,还是需要多方面积累的。
最后,题主要学会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更好的认识自己。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想去攀登喜马拉雅山,那我肯定先去打听一下攀登喜马拉雅山需要什么样的攻略、要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找什么样的想到、做什么样的物质准备。这就像题主要去大企业工作一样,大企业就像喜马拉雅山,题主要想成功,就要对标目标大企业的要求——思路很简单,就是拿过目标大企业的招聘启示,对照自己现状,自己耐心评估,把自己的不足写下来,一条条的去对标、想方设法满足。
Tips:人贵有自知之明,题主之所以有困惑,是因为没能真正地对照大企业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去正确、全面的评估自己、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剩下的就是补足短板的努力了。预祝题主一切顺利,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