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世界上之所以会有无主的东西,就是因为有人失去了记忆”。——《青铜时代》
主要角色:王二、风尘三侠(李靖、红拂、虬髯公)、小孙、李二娘、杨素、李世民、头头们(按本书作者重视程度排列)
故事类型:魔改传奇
叙事方式:双线程交叉
人物背景简介:
与王小波书中的绝大部分男主人公王二一样,本书的主人公李靖是个大智若愚的人物,基本可以看作生活在隋唐时期的王二。如果不了解谁是“王二”,可以理解成社会的不稳定分子,但大部分时候他都比较安分,安分的像个糊涂蛋。但其实他是当时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红拂是个职业歌姬,长得很漂亮,皮肤白皙,还有一头顶漂亮的长发。“但头发太长把供给脑子的养分抢去了”,王二如是说。最后稀里糊涂跟李靖跑了,也是个糊涂蛋。
好了,通过以上两位主人公我们可以基本断定,这本书里面的人物都是糊涂蛋,这里就不过多赘述,糊涂蛋总是喜欢干一些不合逻辑的事情,因此有了这部红拂夜奔。
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而对于书中的李靖来说,聪明的活着还是糊涂的死亡,同样也是个问题。
在现代数学家王二看来:“大唐李卫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因为他证出了费尔马定理。”同样在整个长安城的居民(包括皇帝)看来,李卫公是世界上(除了皇帝)最聪明的人,因为皇帝这么认为。(当然,不排除李卫公因为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导致聪明的名气全球远扬的这种可能性)。
总而言之,李靖是个顶聪明的人,但与新长安城的居民不同的是,旧洛阳城的居民恨透了李靖,因为他稀里糊涂地害死了全城六分之一的男性和六十二名公差而不自知,就在全城百姓都在策划把他做成包子的时候,他带着红拂跑了,(从本身性质上划分,应该属于逃跑,又因为他带上了红拂,所以最后定性为私奔)再没有回来。
前文说过,李靖是个糊涂蛋,所以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公差为什么要来抓他。(这种人最是坏的彻底,作恶而不自知,应该抓起来枪毙。)问题就有了答案。红拂知道怎么回事,但她刚好叛逆期,脱离了广大洛阳百姓的立场,绞掉了一头很长的长发(在我看来可以去申请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一个人偷偷跑去告诉了破坏分子李靖。虽然事先动机不明,但从事后的结果看:红拂成了大唐二等贵妇,足以证明这是一次极其聪明的投资,红拂难得糊涂了一回。
而杨素作为当时知名的数学家、知名天使投资人(负责送手下见上帝)、整个洛阳城第三聪明的人(第一是皇帝),一时疏忽不仅放跑了李靖,还赔上了自家府上的歌姬红拂,可以说是赔了夫人折了兵。但这些终究可以原谅,因为制造问题的人总算是都解决了,大家又可以继续糊涂下去,所以这也只是聪明人的一次难得糊涂。
二、有心者无条件,无心者爱新鲜
我们通过细细探究可以发现,本书其实没有蠢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但为什么最后好像都成了糊涂蛋呢?用“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分析来看,杨素不在乎,大局稳定的洛阳城多一个不稳定分子李靖不多,少一个府上的花瓶红拂不少;红拂不在乎,满是石头花园的杨府看倦了李靖,出去顿顿吃芋头茄子都是新鲜的,自由是最好的佐味料;
李靖在乎,但是旧世界中他于洛阳的祖宅被他放倒了,情人李二娘为他自杀了,他的过去被旧秩序扼杀,他的叛逆被定性为小孩子式的赌气。他只能在新世界证明自己的伟大,最终糊涂的李靖成了最聪明的李卫公。虬髯公也在乎,所以哪怕他去扶桑当了一百年国王,想到的还是杨府的伙食和红拂。
李二娘的立场就不够坚定,一时在乎一时又不在乎,既在亲热时不忘替头头套李靖的话,又在想到自己无意中害了李郎后羞愧自杀,难得糊涂一次却误了一生。
由此观之,无论是黑是白还是一抹精致的灰,选择的位置不同,面朝的方向有所侧重,最终的结果也就会不一样。听着都对,但这些都是屁话,命运从来不会循规蹈矩,它只会乐此不疲地和你开一个又一个玩笑。
三、屠龙者终成恶龙
黑格尔说过:“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学过历史的同学应该对历史周期律这一名词不会陌生,但我们不扯什么时代兴衰,单看本书故事主人公的结局。
李靖最后成了最想成为的最聪明的人,却因为太过聪明什么事都要被皇帝派着干,干脆选择装作睁不开两只眼睛的样子,想变成最糊涂的人,所以谁也不大尊敬他,最后在稀里糊涂中心肌梗塞死去。最爱自由与好玩的红拂在李靖死后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她无法再次私奔逃出长安城,最后稀里糊涂选择自杀殉夫(封建糟粕思想切勿模仿)遭受大堆折磨,最后还是失去了自由,成了笼中雀井中月,令人唏嘘。因为李卫公的偷懒导致建了一半的新的长安城成了烂尾工程,很快就变得和旧的洛阳城一样腐朽,生活在其中的人也慢慢变得糊涂。
这就是故事的结尾,不是灰姑娘的童话般般戛然而止,一切的一切还在继续。会有新的历史,新的城市,以前是洛阳,现在是长安,还有未知的以后,于是等待着下一个李靖这样的聪明人来改变它或是毁灭它。就像那句每一个难得糊涂的聪明人都会思考的话说的一样:“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