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想 | 至少我想要的,不是免费而是有价值

不得不坦诚的说,在生活费被补给的十一月十五日前,穷到不敢满足欲望是常态。


不得不羞愧的说,长这么大,在今年十一月,终于有机会去听一场演唱会,看一场舞台剧了。


2016年10月4日晚,第一次主动去听音乐会。上一秒还不了解「什么是爵士乐」,下一秒却已听到钢琴、低音提琴、鼓,不同音乐元素的全新碰撞,乐曲创作与即兴演奏的奇妙组合,融合而成的风格浓郁的法国爵士乐。


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奇怪的作死也让我充分理解到,突发奇想的去接触未知的事物,是有风险的——你的金钱在不足两小时的演出内“被挥霍”,而你似乎一无所获。


现实当然不是一无所获的,所有的支付都会有价值,毕竟在正常的交易中,支付就等同于「优质的内容将被提供」「稀缺的物资将被呈现」「有效的价值将被获取」……


不说漂亮话,最简单的来说,第一次主动花钱去听音乐会,我收获了什么——

■有些演出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拍摄设备与通讯设备的。

■根据场务人员的手势适时鼓掌是对表演者的一种尊重。

■持续鼓掌可以让表演者重返舞台继续表演。


当然是我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到现在才体会到了关于音乐会艺术的,极为肤浅的皮毛。于是听完爵士乐,就下了十一月两次再亲临音乐厅的票劵的订单。


是的,活到成年的我,仅在孩童时期听过类似于「xx新年音乐会」「经典曲目交响乐」的音乐会,被提供票劵,被安排在看得清舞台的座位,毫无意识,毫无感觉。这就是免费——一次不被你重视的「消费体验」。


回到我穷到无法满足欲望来说,心里却是满足的,因为过了这一周,迎接我的不仅仅是下一周就能被补给的生活费,还有由于我在十月支付180rmb+220rmb,而可以在连续的两个周末看到的演唱会&舞台剧。


都是倒数第二档的价位,不高不低,时间在这里是最有价值的——今天座无虚席为XX喝彩,明天舞台已是别人的场地,今日的不舍消费,要错过就得面对多年的难以相遇。


「难以相遇就不遇了,我们长这么大没看过什么不也好好的活着。」


异议被提出,不看,伤不了一丝一毫,还会多出一块自由支配的时间与一笔自由支配的金钱。但这就像:


——“你要是把抽烟的钱都省下来,现在都能买XX豪车了。”

——“我抽烟,我没车。你不抽烟,你的XX豪车呢?”


事实上你能在两小时内,用这些钱,创造更多可能性,产生更多的价值吗?


对于上班族来说,工作日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工作=工资,于是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休息日的时间如果有偿工作就仍具有价值——被支付工资=得为之努力。


你愿意支付,而后获取价值吗?一块钱是花,一千元也是花。只要在正常的交易范围内,每一分支付都是有价值的,它是社会必要劳动力的凝结,是与「良好的消费生态」相依托的。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花钱要花出道理,但不能盲目追求「用高价获取高价值」,更不能奢求免费的东西为你提供「不知源头」的价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