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那年,大姨跟小姨最大的区别,是比小姨大一岁。十来年后,她俩最大的区别是:小姨成了千万富翁,大姨沦为柴米油盐而焦头烂额的穷人。
01
十九岁的小姨单枪匹马闯深圳那年,大姨已经在本地一家商场做了一年售货员。
出发前,小姨曾力邀大姨同往。希望趁着年轻,姐妹俩一起出去闯荡闯荡,打拼一番。城市大,机会也更多呀--万一又闯出一条路了呢!就算闯不出什么名堂,也不会损失什么。也算闯过江湖,看过世界,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大姨吭吭哧哧地搪塞着,其实是不乐意。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工作机会就像寒冬里的花儿一般稀少。就这售货员工作,都还是老爸放下老脸托了人情才谋到的。
把这份稳稳妥妥的现成工作给扔了,要背井离乡,远离所有的亲朋好友,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面临茫茫莫测的前路,光是想想都头皮发麻。
02
小姨挖到的第一桶金,是在租房中介。
上个世纪90年代,大量外来人口蜂拥而至,汇入到这座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年轻城市中,满怀梦想开始一段淘金之旅。
在多次租房的经历中,小姨敏锐地发现到这个行业蕴藏的巨大商机。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她几乎都泡在租房中介的店面,咨询、攀谈、打探……跟老板熟悉之后,在客人盈门时还主动帮忙接待。一来二去,逐渐把这行的门道摸了个门儿清。
一年之后,小姨的店面正式开张。
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又在LED行业方兴未艾之际果断介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小姨早已跻身千万富翁俱乐部。她白手起家的辉煌创业史,多年来一直为亲友们津津乐道。
而大姨,则在最初打工的那家商场因经营不善垮掉之后,辗转打过多份工:在乡村小学代过课,在小企业做过电脑打字复印,在保险公司做过保险销售员……对于大姨来说,不管做什么,都只是替老板打工,为自己挣一碗稀饭钱而已。至于职业培训、学习嘛,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不必当真。
管理的严苛、老板的刻薄、工作的不稳定、生活的艰难……穷人的日子,充斥着柴米油盐的计较和酸楚。大姨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职场原则:挣多少钱,做多少事。
03
企业初具规模后,小姨邀请大姨到自己的企业来帮忙。考虑到大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小姨的话说得很委婉:异地他乡,身边特别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协助自己。
事实是,小姨是个特别重情义的人。大姨这么些年来的艰辛和失意,小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想把大姨弄到身边来,亲自带带她,并利用自己打拼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一步步为她物色合适的创业机会。
对于小姨的成功,大姨一直不怎么服气,认为小姨不过是运气好而已。大城市嘛,机会肯定比家乡小县城多得多。不过,最后还是被小姨说动了心,终于决定要挪挪窝,走出去看看了。
对于怎么“带”大姨,小姨花了不少心思,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进阶计划”,包括学习粤语、熟悉企业的运营、了解重要客户并厘清各条关系、学习管理学……
大姨初来乍到,气还没喘匀,就被小姨安排各种学习、培训,心里老大不痛快。
“在校读书,学不学也许可以随心所欲;打工时学不学也可以自由选择;但如果想要创业,想要自己当老板,那就必须逼着自己去各种学习--老板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这是小姨给大姨上的第一课。
几天后,小姨给大姨抱来两本厚厚的管理学类书籍,要求她利用休息时间,花两个月看完。
已经快十年没看过专业书籍的大姨,火爆脾气差点炸了:“我到你这儿来是做事的,管理是老板你的事!还有,我的业余时间我做主好吧?”
大姨还常跟我妈吐槽,说小姨管这管那,连休息时间都给安排满了,还不如在别处打工来得自由舒心……
半年后,大姨打道回府,在家乡小县城一家旅游公司找了一份计调工作,重新过上了为微薄的工资辛苦奔波的生活。“穷人的日子么,还是拿多少工作,做多少事来得实在。”大姨长长地吐出一口自由的气息。
03
大姨想跟朋友合伙开时装店。店面都物色好了,就是启动资金凑不齐--好几万呢!而当时,大姨年收入不过一万左右。做基层公务员的我妈也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告诉了小姨。
小姨不计前嫌,主动向大姨打听情况。
原来,大姨有个在时装店打工多年的朋友季姨,销售能力很强,业绩特别耀眼。虽然深得老板器重,但她不愿一辈子替人打工,想盘个店来自己做老板,苦于资金不够。
跟大姨一聊,两人一拍即合,基本谈好了合作框架:出资:大姨六万,季姨四万;风险和分红五五开;季姨负责进货、销售等常规运营,大姨只负责管理资金、账目,平时可以照常在旅游公司上班。
小姨详细了解了季姨的销售能力、对女装的审美品味以及人品之后,对这项合作表示赞同,并慨然为大姨出资六万。
装修花了一个月左右,时尚女装店正式开业。
不得不说,大姨的合作伙伴季姨真的是个人才:她选中的女装品牌“妩季”在本地极有市场,几乎把二十至五十这个年龄段的女买家一网打尽。
一时间,上“妩季”买买买一度成为这个小城的时尚和荣耀。季姨不仅自己特别擅长招徕客人、抬价捂价,又招聘了一个年轻女孩子,稍加调教,竟也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成为店里的得力助手。小店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火爆异常。大姨每晚去店里结账,只要愿意,数钱真的可以数到手抽筋。
半年多的时间,投入的成本全部回来了。接下来,就是利润与日俱增、财源滚滚而来的收益期了!那段时间,大姨走路都带风,嘴里的小曲儿就没歇过声儿。
小姨替大姨高兴之余,心有隐忧。但她吸取了教训,只是不动声色地提醒了大姨一句:选择合作,就是选择了信任。大姨沉浸在赚钱的狂喜中,对小姨的话只当微风轻轻吹过。
也有朋友吹耳边风:“店里进货、销售你都没有参与,季姨会不会……”大姨闻言一愣,一琢磨:此话在理。从此多了一块心病。
一天,大姨下班时,跟一个提着“妩季”专用纸袋的女子擦肩而过。鬼使神差地,她又倒了回去,跟女子搭讪,夸赞新买的衣服有品,并趁机记下了衣服的货号,问到了买价(折扣价)。
晚上对账的时候,她不动声色地查看了账面上这件衣服的售价,发现比她打探到的价格少了30元。大姨一下子呆住了,脑袋“嗡”地一声,仿佛变成了别人的。
一件30元,十件就是300元!一年下来是多少?账不可细算呀!更严重的是:销售环节可以高卖低报,那进货环节也可以低进高报呀!好你个老季,我把你当朋友,你却背地里把我当傻子!
又急又气的大姨打电话给小姨,满以为小姨会跟自己一样气得跳脚,哪知小姨却云淡风轻地说:“人之常情啊--店面的进货、销售都是老季在打理,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呀!”
“你怎么还帮这种良心给狗吃了的人说话? !”大姨简直快气炸了。
“与人合作,眼睛里要揉得下沙子。求同存异,合作才能长久。”小姨不疾不徐,继续分析道:“虽然你比她多出了点钱,但店面的大小事务都靠她打理,又没有给她开工资。时间长了,她肯定会有吃亏的感觉,背地里做点手脚也很正常。这些不用计较,只要每年你都有钱赚,这才是硬道理。”
“你说得倒轻巧!她黑店里的钱,我就不服这口气!这个理儿我一定得找回来!”认死理的大姨盛怒之下,完全听不进去。
两个合作伙伴开始了激烈的争吵,季姨的理由跟小姨的分析如出一辙,还以退出作为要挟--她吃定了大姨一个人撑不下店面。
一周后,两个人的合作宣告破裂。季姨分期支付了大姨三万块的“分手费”,正式独掌店面。
正值时装店异常火爆的那几年,精明能干的季姨少说也赚了一两百万,成功地跳出了穷人的圈子。
而大姨的三万块钱,到手后不到两年就花光光了。直到现在,说起这事,大姨还一脸懊丧,悔当初没听进小姨的忠告,白白地替他人铺平了致富的坦途,自己却一直在柴米油盐里煎熬,品尝着穷人的心酸和悲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