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力,应当包含三个核心要素:思考能力、输入能力、输出能力。这三种能力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01 思考能力
茱莉亚·卡梅伦认为:写作是一种朴素的生活。
斯蒂芬·金认为:写作是更明亮、更愉悦的所在。
《一年通往作家路》的作者苏珊·M·蒂贝尔吉安认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
但无论对于写作的定义是什么,写作终归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在个性化表达的背后,其实体现的就是写作者的思考能力。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文章内容千差万别,质量良莠不齐?这是因为每个写作者的思考的内容、思维的方式都不相同。
心理学家会从个体大脑和心理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社会学家则倾向于从群体和机构出发去思考问题;历史学家习惯把事件放到过去、当下和未来的视角去看待。
就我们每个人来说,教育程度的高低、专业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内容,一个问题,我看到3点,你看到5点,这就是不同。
一个全职妈妈同一个职场精英,思考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同的。
我们看那些优质的文章,其共同点就是思考独特但又不失客观理性。
我们通过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感受到逻辑清晰、文笔流畅之外,还应当去了解为何作者能做到这样,他背后的思考方式是什么,他是怎么样得出来的这个结论。
可惜的是,我们从小学接受教育到现在,一直被灌输的是如何找到一篇文章的主旨、段落要点,而没有学会知道这篇文章背后何以得来这种观点。
因此,只有你了解了写作背后的思考和思维方式的底层逻辑,才能够真正的认识到底什么是写作。 那如何学会思考呢?
有几点小的建议:
第一,学会思考,就要了解思考背后的机制,因此,可以去了解一些心理学、脑科学方面的知识。推荐理查德·格里格的《心理学与生活》一书。
第二,学会思考,还要学习前人高手是如何思考的,推荐看一些西方哲学的课程和书籍。 比如《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西方哲学史》(罗素)《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第三,掌握一些具体的思考思维模式。 推荐《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鲁吉罗)《清醒思考的艺术》(纳西姆·塔勒布)《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这些书籍都是历经筛选和沉淀的高质量的书籍,对于我们建立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很有帮助。
02 输入的能力
作家艾米·克兰皮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你认为作家最需要的是什么?艾米回答到:前人的作品。
可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助于数个世纪以来前人的思考、反思、经验,来审视当下,写出好的作品,是多么的重要。
写作就像耕耘,你的输入就是你的土地,你输入得越多,你的土地面积越大,产出越多,你输入的营养价值越高,你的粮食就越高质。
那怎样提高我们的输入能力呢?
第一:提高输入的广度和强度。有人认为读书应当越精越好,事实上,对同一类别的书籍做相关的主题阅读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可以很高效地掌握这个领域内的一些核心的基础的知识。 但如果我们想真正培养全面客观的思维方式,还应当去涉猎其他领域的一些书籍,“大道殊途同归”,从更广的层面上掌握一些领域的知识,可以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 输入的强度上来讲,一个每年读10万字的人和每年读100万字的人,一年下来可能不会有太大差别,但10年下来差距可就太大了,因此,要想写作能力强,也应当提高输入的强度。
第二:提高输入的质量。这个就需要我们仔细去甄别。同其他的老生常谈一样,还是建议大家多读经典书籍。 经典之所以久盛不衰,自有他的道理。 据我个人的理解,在文学界的经典,有的时候读起来不是那么顺利,但它背后体现的人性的复杂、对于人性与社会的思考,都是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的问题。 因此,读经典书,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更深入,层次更高级。就算不读经典, 也要读一些稍有难度的书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长足的进步。
03 输出,即写作。
对于还没有跨出写作第一步的人,大多想的是,我还没准备好,等我准备好了再写。 事实证明,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因此,立即输出 ,立即写,才是最明智的办法。
一、持续输出。写作是一门手艺,必须保持手感,当你开始写作以后,就不要停止了,哪怕每天坚持一二百字,常年坚持下来也是很有效果的。 这里推荐一个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办法,就是写读后感或者影评、书评。一段时间的写作后我们总会把自己脑子里的存货清得差不多了,陷入不知道写什么的境地,这个时候立即拿起一本书,或者观看一部电影,甚至找个朋友聊聊天,素材就来了。
二、找到你的写作反馈机制。 总是自写自话,得不到外界反馈的写作是很难持久坚持下去的,这就需要我们找一个或几个平台坚持写作。很多写作大家一开始都是在博客写作,持续地得到反馈,也就可以持续地写作和改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