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干部多‘墩墩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带着组织的嘱托和对乡村生活的憧憬,来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迎接多元而复杂的基层挑战。这里的挑战不仅来自于环境的适应,还有政策的落实、矛盾的调解、产业的发展、环境的整治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方面面。我深知,驻村工作是个人成长历程中的关键历练,虽时间不长,却已目睹众多基层能人,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立志从青涩新手做起,在实干中践行担当,在创新中探寻方法,逐步成长为能为乡村发展实实在在出份力的“村里人”。
以深入调研为基,洞察矛盾根源,找准基层工作切入点。“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基层社会纷繁复杂,民生百态尽在其中。深入调研,是选调生开启基层工作、实现成长蜕变的重要起点。唯有深入调研方能把握矛盾问题根源,真正触摸到基层的脉搏。在驻村期间,我随同镇村干部参与牛蛙场整治行动,却遭遇道路受阻困境,整治工作难以推进。面对此情,我们第一时间走访当地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经调查,一是道路新建未久,村民担忧大型车辆通行会破坏路面,影响日常出行,且对后续修复责任归属心存疑虑;二是牛蛙场老板拖欠村民工资,村民担心整治行动后老板逃逸,自身利益受损;三是部分人员蓄意阻挠,以专业闹事者身份抗拒拆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评估道路状况,承诺限时修复,详细记录欠薪情况,调查牛蛙场经营状况及资金流向,摸清所谓“专业闹事”人员的背景和诉求,并与周边知晓情况的村民、工作人员等多方沟通,全面剖析问题症结,从而精准定位工作切入点,精心策划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忧心事、烦心事。此次整治行动也让我对基层复杂情况的认知更为深刻,调研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以实干担当为刃,化解矛盾冲突,稳步推进基层工作落实。基层工作犹如一幅错综复杂的拼图,每一块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选调生应以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为楷模,直面基层工作的繁杂琐碎。无论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为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还是投身乡村环境整治,带领村民打造山清水秀、整洁宜居的家园;亦或是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奔波忙碌,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每一项工作都需付出艰辛的努力,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扎实推进。在实干的道路上,困难险阻犹如荆棘密布,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不理解等问题时有发生。但我们绝不能望而却步,而应视这些挑战为成长的“磨刀石”,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果敢,逐个攻克难题,化解矛盾冲突,将工作件件落实到位。将担当意识深深烙印在心底,从初来乍到的“新兵”逐渐成长为能扛大梁的基层“尖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基层发展筑牢根基,铸就一座彰显担当作为的成长丰碑。
以创新思维为翼,探索长效机制,保障基层工作长效与后续发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基层工作处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基层持续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成长的强劲动力。比如在百千万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传统的定期清扫、检查督促模式虽能取得一时成效,但难以长期保持。因此,如何利用科技力量观测卫生状况,同时巧妙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村民自觉行动,构建长效机制,是我们应该作为选调生应该深思的问题。我们应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借鉴先进地区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转化。凭借勇于创新的精神,主动投身到基层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在不断探索尝试中积累经验,在与时俱进中实现自我提升,让创新成为自己在基层锻炼成长的闪亮名片,奏响一曲充满活力的“与时俱进”成长乐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我将把每一次挑战视为成长的契机,将每一份付出化作前行的动力,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