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关于思考
窦智泉
来自网络图片
人们很多时候不善于思考,或者说不去思考、懒于思考。总是希望找到现成的别人的思想来帮助自己去说明什么。
一般人们写文章已经习惯引用别人说过什么,感觉这样才有力量,当然读者也认同。引用权威已经成了人们常犯的病。这种引用应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至于怎么限定那要看写作什么样的文字。有个原则应该是能少引用就少引用,能不引用就不引用。
我最反对的是那些没有什么深刻思考,单以大量引用并以某种形式、格式吓唬人的东西。
也许引用让人有安全感,本来自已有想法却引用一些别人类似或相同的观点,即便这个观点出了什么问题,那些被引用者也可先为自己抵挡一阵;因为引用的都是所谓的权威,这样可以让自己狐假虎威,好像自己也有了权威的模样。
真正思考的人也是有的,但是不多,他们思考得深刻,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对自己的思考有信心,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思考。而多数的人更在乎的人别人对文字形式、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对自己观点的看法。这些人已经被形式的东西束缚了思想,他们也常关注这形式的东西所带来的实在的好处。
一个真正哲学家的思考应该是为了自己想要想明白点什么。这里说的哲学家也等同于思想家。但这样的人也是很少的。更多的人是迎合了别人的好恶,成为别人眼里的思想家是他们想要的。
那么多可引用的观点,已经形成了的形式的规范都开始出现它的负作用。他使普通人变得更加懒惰,把很多聪明才智用在利用这已经程式化的东西去谋求名利,人的思想变得懒惰而庸俗。
人们有必要去研究两千多年前的那些思想家是如何自信地思考的,也许对人们的发展更有益。人们应该从思想上破除对已经程式化了的东西的迷信,也不能满足于自己对那种程式化东西的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