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咱们讲了麻醉。
麻醉让医学很多治疗技术,尤其是外科手术得到了发展。
但是,病的恢复却不只是诊断、治疗这么简单。护理是不可缺少的另外一项技术。
在很多人眼里,护理不重要。决定治疗效果的是医生的技术,病治得好不好,就看医生那一刀。
真的是这样吗?
统计学家——南丁格尔
其实,想知道护理的重要很简单。那就看看,有护理和没护理有什么区别。
我找到了一个数据。这就是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伤员死亡率对比。
当时,英军有军医,但是没有专业的护士,伤员死亡率在42%以上。
有了专业护理以后,伤员死亡率一下子降到2.2%。也就是说,没护理以前100个伤员要死40多个,有了护理,只有2个死亡。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咱们太熟悉了——“提灯女神”。国际护理的最高奖是南丁格尔奖,每年5月12日的国际护士节,就是她的生日。
但是,南丁格尔的另外一个身份你可能不熟悉——统计学家。
南丁格尔分析了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的死亡原因。发现,真正在战场上战死的士兵不多,反而大部分死亡,是战地恶劣的卫生条件和缺乏护理导致的。
她把这个情况做成了一张图,并用它说服了军方高层,这才把专业护理团队带入战地医疗。
这个图的形状像一朵玫瑰花,所以也叫“玫瑰图”。
每块扇形代表各月份士兵死亡人数。红色和黑色代表战争和其他原因致死的士兵数,蓝色代表缺乏护理而感染致死的士兵数。
就这样,南丁格尔带着专业培训过的38名护士,改善卫生条件,开展专业护理。伤员死亡率迅速降低为没有护理时的1/20。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所有的文献和资料上,都在强调南丁格尔身上的关爱精神,这点没错。
但是,我认为她更伟大的地方还有三点:
第一,她证明了治疗并不只是吃药和手术。医生不是医疗的全部,没护理不行。
第二,护理也并不只是关怀,它更是一门技术。
第三,她开创了专业化护理教育。护理从学徒制转变为学校教育。
今天,护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独立于医生之外的。
在我国,护理学是一级学科,与临床医学平行。目前,我国有145所高校招收护理本科,其中22所设置了护理学博士点。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怎么看待护理的作用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回忆一件事。
护理:决定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
曾经有一项风靡社交网络的公益活动——冰桶挑战赛,可能你还有印象。
就是拿一桶一桶的冰水,自己把自己浇个透心凉,体验逐渐被冻住的感觉。
当时很多名人都参加了,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还有罗胖。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呼吁人们认识并关爱渐冻人。
渐冻人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属于罕见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大约是3/10万。物理学家霍金得的就是这种病。
病人逐渐出现肌肉无力,最后所有的肌肉都瘫痪了,就像被“冻”住了一样,只有眼睛能动。目前对这种罕见病没有特效药,也就是说医生无计可施。
最可怕的是,病人的意识和皮肤的感觉正常,哪里不舒服,想做什么,心里都明白但是自己却表达不出来。负责呼吸的肌肉瘫痪,只能靠呼吸机活着。
得了这种病,谁能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呢?
既然医生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护理就成了最好的治疗。
护士要随时给病人吸痰,定时翻身拍背,帮助病人活动肢体。还要给予精确的营养,监测病人全部的生命数据,随时观测呼吸机运转。同时还要跟病人多说说话,否则,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我们科,就住着这样一位渐冻人。
根据统计,有一半渐冻人会在3年内死亡,90%活不过5年。我们科的这位病人,已经存活了8年。
8年来,她身上没有一块儿褥疮。气管切开插上呼吸机,不用任何消炎药,就靠吸痰,病人的肺也很少感染,而且重要脏器都没问题。
我预测,在专业护理下,这个病人仍然可以存活很多年。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关于护理的第一层认知:护理是决定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护理:医疗体验的核心环节
无论一个医院的医生有多牛,医院多么多么有名气,你肯定不想遇到一个面无表情的护士,命令你脱下裤子,然后,把长长的针头一针打进屁股里。
护理更能体现就医体验。
对于护理认知的第二个层面:护理是医疗体验的核心环节。
我们来到医院,第一个接触和最后一个接触的人是谁呢?是护士。
医疗服务流程的主要界面是护士;和病人打交道时间最多的是护士;病人躺在病床上呼叫,第一个应答的也是护士。
所有这些环节,都是医疗体验。
护理,就是医疗体验的核心环节。
所以,一个态度不好的护士会影响到整个医疗体验,让病人产生不好的感觉,甚至让你对整个医疗产生误解。
病人来医院看病,不仅希望治好病,同时,更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体贴。这种体验决定了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比如你去医院打针,护士带着口罩进来了,啥也不说,“咣当”把门一关。你的恐惧肯定一下子就冲上头顶,紧张得不行。
所以,一个有经验的护士会笑着先说一句,“为了您的隐私,咱们把门关上好不好?”。
这么一句话会让你的感受立刻不一样。这就是体验。
关于护理,我们讲完了医疗质量和医疗体验。这两个层面,很可能和你理解的护理差不多。
但是,对于护理的第三个层面,可能就要打破你的认知了。也就是这节课的题目: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护理:医疗流程的监督者
护理怎么成了医疗安全的代言人呢?其实,这点甚至连很多医生也没有意识到。
《罗辑思维》有期节目讲过一个故事,我拿来借用一下。
2005年,美国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一位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病人突然呼吸停止。
这个时候,医生必须赶紧停止手术,立刻给病人气管插上管,这样才能保证呼吸,才能让各个器官不缺氧,才能救命。
但是,这个病人气管插管非常困难。
医生多次尝试都失败了。其实,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别插了,赶紧把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同样能供上氧,防止窒息。
但是在这个病例中,尽管有人提醒,但是这个医生还是反复尝试插管。最终,他错过了最佳时机,病人因为缺氧变成植物人了。
这么有经验的医生犯了这种错误,是他不知道后果吗?他肯定知道。
但是在紧急情况下,过多地关注在操作上,就会忽略其他的问题,比如时间。大脑能耐受的缺氧时间只有4-5分钟,错过了时间就等同于伤害。
这通常不是技术问题,有个词叫做“窄化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窄化效应,医生也不例外。
所以,必须有人对医疗过程进行监督,而且必须根据紧迫程度,不断地发出级别越来越高的警示。这样才能保证流程安全。作出监督和警示的人就是护士。
在ICU,我们也会经常遇到紧急气管插管的病例。
护士不仅要给药、准备器械。同时,也会不断地发出警示。
比如,护士会说,病人氧合不好,要不要气管插管?东西已经准备好了。
如果医生插不上,病人的血氧就会下降。这个时候护士会不断地说,现在血氧已经不到90%了,现在是88%,85%。
意思是,医生需要立刻停下来,给病人充足的氧气后,再去试。
如果医生反复插管失败,护士还会说,要不要叫麻醉科?
如果医生确实插不进去了,护士会说,已经叫了麻醉医生和耳鼻喉医生,还是准备紧急气管切开吧。
这可不是多管闲事。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就是相互监督,保证流程安全。
一个人可能会出错,如果有了监督,只有各个环节同时出错才会发生事故。但是,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现代医疗制度规定,协作工作时,如果护士没有履行监督的责任,出了问题,医护必须同时接受处分。
从这个角度来说,护理可不仅是医嘱执行者,同时还是保证医疗安全的代言人。
本章小结
1.南丁格尔用数据说明了专业化护理的重要性,她开创了现在护理专业。
2.护理是一门专业化很高的学科。
3.护理有三个重要作用:保证医疗质量、体现医疗体验、医疗安全的代言人。
思考题
护理是一门医学的辅助手段但是对医疗效果却起着非常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哪些学科虽然不是高精尖,但却有举足轻重作用?
护理是一门专业化很高的学科,虽然不像医生那样掌握高精尖的医疗技术,但是护理对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想到的是销售,产品生产出来,能不能在市场上推广开来,除了产品质量过硬外,还需要一帮精通产品特性的销售人员来推广产品,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销售虽然不是高科技行业但却是综合性的学科,从销售技巧到销售心理等等,甚至还要求销售人员辩证的去看待问题。所以销售对生产企业来说举足轻重。
在粮食生产上,好的品种是粮食生产的必要因素,袁隆平培育了杂交水稻,让中国人过上了温饱生活。但是好的品种固然重要,想要达到粮食丰收高产,品质上乘,还需要配合时令、地域、肥料、病虫害管理、土地本身的条件等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同一品种不同地域种出来的果实具有天然之别。粮食丰收,需要良种、良田、良具共同作用。良田和良具是良种的辅助且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