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两会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到处都是一片红。作为一名专业冲浪选手,许多目标规划和人大代表提案我都粗略浏览了一下,不经意间,我审视起几年前的自己,发现问题有点大在那里。
那时候初三,一个单纯无知的小小少年,整天就呆头呆脑地学习,要中考了,却对中考的招生政策一无所知,我老爸对这个政策又不太上心,以为考得好就足够了。结果我中考不能填志愿,无奈与本地一所普通高中签约,以为尘埃落定。没想到被幸运女神眷顾,考得还不错,被一所重点高中签约,这样才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若是在那间普通高中,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那里搬砖了。这个故事就因为自己的认知不充分,导致个人的命运无法掌控在自己手中,那种感觉是相当难受。所以,我后来学会了关注自己所处的世界的大小事,时常关注政策,以免防止吃信息差的亏。要是换以前,这些政策又臭又长,狗都不看的。
最近翻阅李笑来的《七年就是一辈子》,在这里面他提到自己因为从前听朋友说雅思托福不是人考的试,七年后他因工作需要去考雅思托福,备考四个月以变态分数通过,发现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困难,由此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以前对信息未曾认真审视,导致自己浪费了许多的机会与时间。
以上两件真事,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一个念头,一个当时自己想当然的念头而已。
想当然的念头,常常来自于周遭环境,说不定自己现在每天仍然在被“想当然”的东西影响着呢,一团未经审视的信息,直接进入自己大脑,最可怕的是我们还把这信息当做正确的结论来使用,所以才想当然,最后的结果便是影响自身的发展。
很多想当然的念头,比如“高等数学很难”,“老师说的错不了”,“这种题我肯定做不出来”等等,结果却经常有较大比例是相反的,乃至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自己曾经的判断……
那些“想当然的念头”,更准确地讲,是两个字——观念。
人与人的差异在哪里?主要是观念上的差异。比如一个挺落后的观念:谁谁谁都做不好,我也就别做了吧……
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标语: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底层逻辑应该是这样的:你的性格间接决定你在生活中所接收到正确信息的多少,这些信息又慢慢演变成你的观念,这些观念影响你自己的选择,你的选择即是你的命运。
回顾一下自己从前的经历,会发现很多影响我们一生的,竟然都是些很小的,经常被忽视的环节。
这些小环节逐渐积累成大问题,这时候就麻烦啦,真的是赤裸裸的蝴蝶效应。
而且被灌输的观念,越是有问题的,越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愈发顽固,直到最后,它能在不知不觉之间蒙蔽一个人,使其失去心智成长能力。比如说很多中老年人,五月天的《倔强》应该就是唱给他们听的。这些人完全不愿意思考并吸收别人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思想,这便是人变老的标志,与年龄关系不大,更多是与心智有关。
老顽童蔡澜老先生,虽然年过八旬,微博玩得比许多年轻人都六,思想十分开放,极具包容能力。他还说年轻人与他有代沟,因为他比年轻人“年轻”。由此看来,观念真的是对人影响极大,时间越久,影响越大。
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真话传着传着到最后连真话他妈都认不出来。毫不夸张地,“我爱你”三个字被人传着传着就可能变成了“我日你先人”。
所以,作为一条想要翻身的咸鱼,我们有必要好好地反思与审视自己的从前与现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外界的一些信息。苏格拉底老先生说得好:“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不过,审视的行为会给人带来痛苦,然而人们都不喜欢痛苦,便选择逃避,逃避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长期看来反而会增加痛苦,有些人选择继续逃避,这样恶性循环,生活便成了万丈深渊。
当然,如何对信息进行审视是一门学问,对个人的能力要求还蛮高的,因为信息很多很杂,想要很好地判断这些信息必须要求个人学识渊博。因此,最朴素的方法当然就是读书学习咯!
读一本好书,基本上就是对自己认知的一次升级。只不过呢,有的人一年升级 50 次以上,有的人起码 12 次,也有的人好几年都不升级,后来干脆就那么对付着用了,却也不觉得自己落后且越来越心安……
蔡澜先生的人生哲学是:做的话成功率是百分之五十,不去做的话成功率为零。蔡生一辈子的风流潇洒与他的这种哲学有很大程度的关系。这句话用在改变自己的观念上也是同样适用的,毕竟如果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效果是很有限的。
所以呢,想要反思自己的各种思想是否有问题,拿出来实践一下是最好的,因为有马克思主义最朴素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支撑,不用担心做无用功。
或者与一些有思想的人就某些观点进行讨论(不是争论,不是辩论),这也是一种大有裨益的实践。一个人如果不实践,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现在这个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这也是大多数人并不自知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填志愿时别人和我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那么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呢?怎样才能找到兴趣呢?我现在喜欢做的就是我的兴趣吗?和长辈一番讨论之后,得到的结论是:“往往不是因为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因为做好了才有兴趣。”因此你能做得好的方面才能是你的兴趣所在,说到底还是一个字——做。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木心先生的一句话与君共勉:
《欢 送》
一个人(友人),决心堕落,任你怎样规劝勉励,都无用,越说,他越火,越恨你——这样的故事,所遇既多,之后,凡见人(友人)决心堕落,便欢送……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素履之往》
欢迎关注GZH“莫须有小先生”——里面有你以后将要思考的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