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或老师总在抱怨自己孩子或学生,说不爱学习,没有学习的欲望,甚至逃避学习。
那我们是否了解孩子学习的动机呢?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孩子的学习动机,我们就有可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孩子改变、提升!
01什么是动机?
动机通常被看做是一种激发、指向以及保持某种行为的内部状态。——伍尔福克 (Anita Woolfolk)《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中经常提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当我们寻求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时所产生的一种寻求 挑战并克服挑战的自然倾向。当孩子激发内部动机时,他们不需要诱因或奖惩,因为活动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奖赏。
例如,孩子们为获得更多的科技知识去阅读大量书籍、动手做实验、查阅资料等。
相反,孩子去做一件事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避免惩罚、讨好老师或家长等其他理由,他们体验到的就是外部动机。
但仅仅以行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激发的来对动机进行区分似乎是不可能的。
例如,学生自主选择努力从事某项活动能帮助他们达到他们所追求的有价值的目标,如努力练习写作是为了将来成为一名作家。
事实上,学生从事的这个活动是内外动机兼有的。
但是,家长或教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利用内部动机来激发孩子,其结果往往是令人失望的。
因为,很多情况下,兴趣和外部支持都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在利用外部动机支持学习的同时,必须要鼓励和培养内部动机。
例如,有的家长或教师,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这就是外部动机,但是单纯的激发外部动机会降低孩子的动机强度,效果逐渐变弱。
我们在利用外部动机支持学习的同时,必须鼓励和培养内部动机,才能帮助孩子能持久地保持学习动机。
02几种激发动机的心理学观点,你认可哪一种?
在伍尔福克 (Anita Woolfolk)《教育心理学》中,作者提到了激发动机的四种方法。
行为主义激发动机的方法主要从分析诱因和教室里的奖励开始。
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家长和教师常用的方式,这大多是外部动机。
人本主义激发动机的方法。在人本主义看来,动机主要来自于人们的内部,他们的能力感、自尊、自主性和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爱和归属的需要满足后,个体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如智力成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充满关心的生活、学习环境,就有利于孩子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智力成就、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样,反思我们的管理。如果学校是一个令人害怕的、不可预测且让学生不知所措的地方,那么学生会因为渴望安全而无心向学,老师也是一样。
所以,在班级、学校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非常重要,让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中感觉到安全是激发其学习内在动机的前提。
认知和社会认知激发动机的方法。
认知理论家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他们的思维的决定,而不仅仅是受过去我们所得到的奖励或惩罚决定。因此,行为受到计划、目标、期望和归因的发动和调节。(伍尔福克 (Anita Woolfolk)《教育心理学》)
作者提到这样一个理论:
期望 ×价值理论。这意味着动机是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个体对到达目标的期望和目标对他或她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我努力了能得到什么”和“如果我成功了,这个结果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吗”。
例如,小雨非常希望也十分有信心进入田径队(高期望),而且进入田径队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高价值)。
那么,接下来小雨的动机就比较强烈。但是,如果小雨没有机会进入田径队或者根本不喜欢田径运动,她不会有任何动机。
在学习中同样如此,孩子是否非常期望学好自己的课程,学好课程对自己是否非常重要,决定了孩子的动机。
动机的社会文化概念。其强调个体对团体活动的参与。
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不少教师喜欢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评价。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某一个小组的成员并能够影响小组的成绩时,他可能比平时更努力地学习、更积极地参与团体活动。
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时,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团体活动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动机来自身份和合法参与。
所以,在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时,尽量做到任务分配清楚,明确,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以上是不同心理学派对于如何激发动机的观点。
总之,孩子的学习动机既需要内部动机的激发也需要我们积极创设恰当的情景去激发外部动机。
同时,讨论动机问题,需要、目标、兴趣、情感以及自我知觉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