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要感谢电影《何以为家》制作团队,必须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致意!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
【剧情简介】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
赞恩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赞恩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赞恩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 。
电影用了纪录片的手法,真实的再现了黎巴嫩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我们必须用一种敬畏的心情对待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不是来娱乐大众的,如果用一种娱乐的心态来观影,就已经亵渎了演职团队的付出。
如果我们仅仅是一个电影的旁观者,我们坐在远离苦难的豪华剧场,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在观看遥远的黎巴嫩,在观看那个苦难的12岁的赞恩,我们又错了。
1岁的约拿斯,他不知道什么是黑户,他不知道妈妈为什么把他锁在厕所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妈妈突然就不见了,他想要的只是饿了又奶喝,睡的时候可以有妈妈的怀抱,他不知道什么是爱,但是看见妈妈、看见赞恩,哪怕在那个没有窗户的窝棚里面、或者是那个购物车里面,他都会有纯净的笑容。
电影画面中的黎巴嫩,就像是人类版图上的一块伤疤,这个伤疤没有任何的消炎措施,不断的腐烂、滋生着各种蛆虫,12岁的赞恩就是这个伤疤里的一条生命,没有尊严,没有身份,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这个伤疤不是哪个民族的独有,电影中赞恩的父母也并不只是以苦难的状态存在,这种痛是全人类的痛,这个伤疤是整个人类的伤疤.
赞恩的爸爸妈妈很无辜的哭诉:“我们也是被父母这样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也是这样长大的...”可是对么?没有爱的能力,就不具备做父母的基本资格,贫穷不是让赞恩绝望的原因,没有爱的世界才是12岁孩子最大的恐惧。
是不是远离了苦难就自然的具备了爱的能力?错!
爱的能力与物质没有绝对的关系,物质的给予有时候看上去很像爱,但是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物质的给予也是冰冷的、没有温度!
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个伤疤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伤疤,我们流泪就不仅仅是悲悯,而是因为心痛!
真心的祈祷世界和平发展,让伤疤愈合,健康的肌体不会有蛆虫的存在,让每个人都成为爱的传承者,让赞恩的笑容能够永远的停留...
爱的能力才是最好的疗伤良药。
抱歉写的凌乱,看完电影确实一直处于凌乱状态,但是又想大声的说不要用娱乐对待,他的痛就是我们的痛,痛定思痛吧,因为赞恩不是演员,他就是难民,拉希尔的扮演者拍完电影后就被驱逐出境了...就是这点花絮,还不让我们凌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