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追名逐利,有人追腥逐臭

工作中的选择

我刚开始做策划时,跟一个设计师合作,为了方便她能充分表达我的策划思路,我每次都会在提供文案时,连参考素材一起给,包括我想表达的风格参考,可以关联的一些意象,以及分门别类的素材网站。

然而她每次都能在一众选择中挑出最丑的来用,无一例外。先澄清一下,不只是与我的喜好差异,而是整个团队感觉到而得出的结论。

生活中的选择

我大学毕业时,薪酬刚好压着最低工资线,后来每换一份工作都总能很顺利地比上一份翻2~3倍,而我也从不乱花钱,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攒下来的钱只会拿来交学费提升自己,基本没什么其他花费。

然而我总是在收入和积蓄将要带我上升到一个新阶段时,主动选择进入一个收入不稳定甚至完全零收入的状态,期间还会发生各种意外而几乎要让自己重新来过,而这些意外还全都是自招的那种。

如果这些财富非正途而来,那丢了也算是因果报应,但明明全都是有血有肉靠自己劳动所得,最终也照样败在自己手里。只能给自己留一句“当买个教训咯”。

看看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朋友。他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贵人,哪怕正财横财不断,但一旦手里有点钱就会迫不及待地把钱全花光,不是遇人不淑就是主动花在那些自己事后想起都觉得非必要的地方,但花的时候却像是鬼迷心窍一样。总之,很快又能让自己回到窘迫的状态中。

情感上的选择

人一辈子那么长,谁不会遇到那么一两个人渣,真的再正常不过了,然而有的人却总被渣,不分年龄。

天性过于善良甚至傻白甜或涉世未深而缺乏判断力被渣也情有可原,但有的人却是在发现对方的渣后仍然离不开,甚至加倍纵容对方的那种。别以为他们是因为别无他选才被迫这样,其实大部分都以“看上TA的TA都看不上”为由把不渣的坚定地拒之门外了。

亲朋好友无论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无法把TA喊醒,即使证据确凿摆在TA面前逼TA去面对,TA仍然能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到继续被渣的完美理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管是身边人还是我自己都有过这样“一叶障目”的时候,不定时或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总会反复出现。身处其中时,就像隔着一个怎么都抹不掉的滤镜在看这一切。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还是会坚定自己的想法去做选择。

不同的解释系统对此有着各自的描述。

佛说那都是因果和业障:因为摆脱不了过去生留下的习气,所以所有选择都有着过往的痕迹;人积攒的福报足够多的话,是你的怎么都跑不掉;前世不欠,今生不见,若是相见,定有亏欠。总之就是一个要债的和一个还债的完美搭配。

心理学的解释是,自我感觉“我不配”才不敢要适合自己的东西。自我评价远远低于现实,所以哪怕全世界都认为那人根本不值得,完全配不起TA,TA依然只想得到对方的认可,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甚至确认自己是真实存在的。

很多鸡汤总是用“我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来鞭策我们,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自我评价:

“我还不够好!”

“我不值得!”

“我必须达到某个标准才值得被爱!”

所以当我真达到那个标准时,很可能会更受伤,因为依然没获得被爱的感觉。

毕竟“我不值得”这个内在的自我评价一直都在,连自己都不爱自己,又如何被爱?如果自己足够爱自己,谁会在意有没人爱自己?

我们所选择的一切就是我们内在对自己的评价。工作如是,朋友如是,另一半如是,品味如是,财富如是,生活方式如是。

一切都与我的内在评价有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