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看到孩子(其一:心)

    你听过这一句话吗?没有不会学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银河补习班中,爸爸说:我在乎的不是别的,而是你的脑袋是在睡觉还是一直在转动。没错,这里的爸爸在后来孩子的人生路上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最终孩子由学校的倒数第一变为了人生路上的佼佼者……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校长、教师说的话,这个孩子他听不到?更做不到? 幸运的是家长面临一个,我们面临几十个!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呢?

    该怎样上课?怎样说话? 说怎样的话?才能“吸引”孩子们听进去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走进教学。


    能站在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能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能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表现为三个层面:没得教、啥都教、教的精。

    我给我自己的评定是处于第二阶段:啥都教感觉他们啥都不会、不过也有的时候,生教我。我认为教学不仅要教知识、要教思想、让学生学会自己拥有生活更好的能力。

    我们讲看问题都是从(宏观-微观)来解释的。而我首先把教学“从宏观上”分为了德育-活动-知识这三大块。德育:应该融入到每一课的教育教学中;而活动呢,是用来支撑教学的;最后知识是课堂的心脏。

      在以上的这3个过程中:反馈-总结很重要,学生、老师及时的总结、联系、对比、发现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生成、创造。

    当然反馈和总结的前提是时效性(错过那个点了就没了感觉)和独特性(因人而异)。

    而在一节数学知识的讲授中,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我们需要抓魂:我有总结为:沿干-寻根-炸碉堡。

      以上是我对教学的整体概述和认知,而这每一块拿出来讲就能说上三天三夜。

    所以我今天我就本人认为的最根本的前提(一点)来展开阐释,从听见孩子、看见孩子-到感受孩子,最后实现孩子听进去,领悟到,输出来的良好循环……这就是我今天要炸的碉堡!《看到孩子,体验美好》(声明:今天所写是心理学角度,每讲完一点给一个小案例。)


      首先说:老师怎样真正走进孩子,看见孩子?

    有这一个一段话:(请自己读出声音来:你品,你细品……)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你就没有看见孩子;当你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见了孩子;当你关心孩子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你就真的看见了孩子;透过你的心看见孩子的心,你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相遇,爱就发生了温暖而动人。

    好,我相信你品到了:爱要从心开始-用眼观察。

    其次,要走进孩子就要弄明白他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这么想?也就是深了解、知原因。

    1.身心是相互影响的,改变其中的一个,另一个也就改变了。2.心灵有两个层次:意识与潜意识:意识是可以为我们了解到的想法,而潜意识则是心灵深处不为我们所直接了解到的经验、思想、感受、欲望与力量,但我们潜意识会从我们的身体上表现出来。我们从一个无意中表露出来的一些动作、表情、语言、眼球转动等,可以窥见他潜意识的一些信息。它可以帮助你走进孩子内心,感知孩子是否理解、是否走进课堂,还能帮你大福尔摩斯查案:(案例1:班费丢失案:

    周二周四学校组织无偿的数学兴趣辅导,班里留了7、8个人补课,有个孩子拿着自己的数学改错让我看,几遍下来:抄错数、过程错,答案对等问题,一看就是应付,3次下来我怒了,为了保护她的自尊,辅导结束的时候我说:咱们班有几个同学,别看你应付,抄!我没当面揭穿你,但是我都知道,别想着你自己成精了,我可是如来,你这些小妖小怪还想逃过法眼不成,更何况你们还没成魔成怪呢,你们最多是个精!我观察这几个人,那几个孩子果然低头、红脸……我话锋一转突然想起班费丢失案还没破,就扬言,我已经知道是谁拿走的,只不过是介于你的面子,没揭穿你!在此时,我以外的发现我说道这里的时候先是低头,后是可以的抬头,愣了一下脖子,再跟同伴很心虚的说:看我干啥!不是我……结果,经私下沟通,就是这个孩子陆续拿走了班级的班费。

      看,教师要用耐心,去观察、再观察…他们是“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的,这样的树威,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破了很久班主任未破的案件,那时也是班里盛传的一段佳话…

    这是我我的系列《心、理、学》中的其一:心。更多期待,请关注其二:理、其三: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