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懒橘子

喜大家都知道,高兴开心愉悦之意。
虽然喜不能完全代表幸福,但没人不愿意全心全意来接纳喜悦,当然讲究不喜不怒的出家人除外。
关于这个我们尘世俗人最喜欢的喜,有一个久远的传说。
远古时期,黄帝经过连年战争,打败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成为盟主。
这个时期,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暗地抢婚的事件,凡是有点儿姿色的姑娘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为了制止这种行为,皇帝想了一个招。
悄悄暗访,找到祈部落一个奇丑五比的女子,名为嫫。
而后皇帝大张旗鼓要招妃。于是众人争相将美女奉上。黄帝对这些美女们丝毫不在意,眼睛一扫而过。
黄帝对着众人郑重道:“重色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不久,黄帝隆重地迎娶了那个祁部落的丑女为妃,封号嫫母。
黄帝成婚这天,各个部落都来人庆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推杯送盏,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仓颉发现黄帝和丑女面对面坐着,嫘祖、方雷氏、彤鱼氏不断给黄帝和丑女敬酒,黄帝和丑女乐得喜笑颜开,于是灵机一动,画了两个口字,上下并起来,当即造了个“喜”字。
喜字从此走入千家万户。
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讲究双喜临门,所以有了喜,就得有双喜。

王安石年轻时去京师汴梁赶考,途中看见一户姓马的读书人家在门楼上挂着一盏走马灯,灯上写着半副对联:
“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
原来这户人家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要招婿,谁能对上就和谁做夫妻。
王安石欣赏这联语构思巧妙,暗自爱慕上了制联人。
到了汴京,王安石顺利闯过诗、赋、策论三关,主考官还要来一次考应对敏捷的面试。轮到王安石面试时,主考官手指衙门前竖立的飞虎旗,出了个下联:
“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要求王安石对出上联。
王安石灵机一动,开口就把马家姑娘制的那半副联语当上联对了出来。考官大喜,连连颔首称赞。
王安石出来后,不等发榜就星夜兼程赶赴马家。那盏挑女婿的走马灯还在,王安石就用考官出的下联应对。
马小姐大喜,这门婚事就成了。
拜天地的那天,忽有报子来传:
“王安石进士及第,金榜题名!”
这可真是喜上添喜呀!乐不可支的王安石马上在红纸上挥笔写下两个连体的“喜”字贴在门上。
再赋诗一首:
“巧对联成双喜歌,走马飞虎结丝罗。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人们逢有新婚吉庆时,都爱在门户、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红纸的双喜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千变万化,内涵丰富,意蕴悠远。
别小看了豆腐块,豆腐块里有乾坤。
L04E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