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这句话是从书里看到的,觉得太正确了,好好的记录在自己的印象笔记中。
我觉得不仅是读书方法,所有的学习方法都该是这种道理。要用心读书,用心学习,而不是看过扫过就完事,只为了完成任务。然后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行动,思考和生活中。
在大学里修过概率论和统计学,研究生也修过比较深的统计学科,对基本的统计知识还算是懂一点的。
然而学过的知识却从来没有运用于生活中,对于概率统计的实用性还是在万维钢的一篇文章中感受到的。
内容如下:霍金是在牛津大学做了个演讲,演讲的主题大约是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宇宙,争取早日殖民外星。霍金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这么做,想要老老实实在地球上待着,那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地球有各种风险。霍金的一段演讲原话:"Although the chance of a disaster to planet Earth in a given year may be quite low, it adds up over time, and becomes a near certainty in the next 1,000 or 10,000 years," Hawking said in the speech. "
这里面蕴含一个概率论知识,其实也是一道简单的概率题。假设地球每年发生毁灭性灾难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一,那么请问,在未来一千年,以及未来一万年内,地球都不出事儿的可能性是多大呢?
解答:每年出事儿的可能性是0.0001,所以不出事儿的可能性就是0.9999。那么连续一千年都不出事儿的可能性是多少?是0.9999的一千次方,约等于90.5%。换句话说,一千年内出一次事儿的可能性,是1-90.48%,也就是差不多是9.5%。一万年都不出事儿的可能性,则是0.9999的一万次方,约等于36.8%。那么出事儿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然而新华社的文章是这么翻译的:
尽管地球在未来一些年里遭遇灾难的几率可能很低,不过(几率)会不断加大,而且会变得接近确定,在未来一千年或一万年里(会发生灾难)。这里面体现了一个不懂概率论的人犯的错误。懂概率论的人会这样翻译:“尽管在每一个特定年份里,地球遭受重大灾难的可能性都非常低,但是在此后一千年或者一万年内至少遭受一次重大灾难的可能性就很高了。”
虽然在看了作者的分析后,知道这些知识是很基础的知识,但就算自己看到了新华社的文章也发现不了其中的错误。
因为我把在课堂上,在书本里学的知识都当成不可避免的学习任务,没有带着要学以致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态度。即使我会这些知识,没有应用也等于没学过。所以,学以致用,实践,行动才是改变自己的根本。
又如看书。看了不信,不如不看;信了不做,不如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