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火了!赵院士拿布袋领回一等奖……
11月3日,赵院士从人民大会堂领奖回来,他和他的团队沉潜20年,一举摘得自然科学一等奖。他非常低调,把证书装在帆布袋里,转身又去工作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
从3万元起家,创建“异想天开”实验团队。赵院士是从美国海归的博士后,他买了一台电脑,带着5个学生,开始了对功能介孔材料创制和合成的艰辛研究。
“整个合成过程非常复杂,就像是在一个黑箱子里乱撞。”赵院士团队花了5年时间来“异想天开”。
当时,酷爱化学、高考未能被第一志愿录取的历史系学生顾某,申请转到化学系、选赵院士做导师。赵院士不但没拒绝,还表示欢迎。
顾某,用一种反常规的方法进行实验,测试得到一组非常漂亮的数据。在学生的启发下,赵院士打开了思路。
2005年,赵院士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文章,在“有机-无机自组装”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的新方法,并将实验方法公之于众,得到了国际学术界一致好评。
当我们遇到瓶颈时,不妨跳出原来的框架,用反常规办法试试,也许另有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