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松
说黄州,我们不得不提苏轼,说苏轼,我们不得不提黄州,黄州与苏轼的历史渊源流长, 他在黄州四年的日子,既是人生仕途低谷,同时也是人生思想转变的重要启航点,逐步奠定了他文学上重要的地位,苏轼在黄州这些日子,再也没有公务的繁忙,他踏遍了黄州历史古迹和山水风景,将自己的苦闷的心,寄托在黄州这片大好河山里,他在这些山水间找到心灵的济慰,也激发了他对人生的全新的认识,留下很多众人烩口的动人诗词文章,同时也给黄州留下了有关东坡的美食,至今还对黄州的文化底蕴影响着。
苏轼的黄州生活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受了人生的劫难“乌台诗案”,虽然保住了姓名,且是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湖北黄冈市),担任黄州团练副使,一个有名无权的官衔,期实质是就是一名朝廷的犯官。
当时苏轼的处境是多么艰辛,从北宋繁华的京东一下子下发偏远山区,不管是从生活的环境的巨大改变,还是官职待遇的降低 ,心里充满无限落差感,同时,他下放黄州也是幸运,因为之前因为“乌台诗案”的牵连,在监狱里待了4个多月 ,在王安石和自己同窗好友们的努力帮助下,放出牢狱,虽然下放,至少没有性命危险,重获自由之身。
在黄州日子里,他不仅仅是一位犯官,更多还是一位普通老百姓,曾经的生活是风花雪月的高雅,现在必须面对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百姓生活。在黄州日子,苏轼日子过得很清贫,家眷众多,日常消费支出花费不少 ,日常的开支来自其夫人金银首饰换钱所得,以及弟弟苏澈和友人的经济救济,才勉强过得下去,因为生活困厄拮据,为节省开支,苏轼每月把钱分成三十吊,每吊一百五十钱,挂在房梁上,每天取用一吊,为解决一家人生计,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可维护一家人的生活日常开支。
刚刚来黄州的时候,由于是犯官,而且官衔较低,没有官家提供的住宅,先是寄居在拥挤的驿馆里,里面环境恶劣,生活不便,移居定慧院有三个多月,至今还有文化遗址保护, 苏轼一家20多口到来,后迁至临皋亭,临皋亭又名回车院,是朝廷官员巡视黄州的官舍。按照宋代朝廷的规定,受贬谪的官员是没有资格在这种官舍中居住的,苏轼能迁居临皋亭,一方面是黄州太守的格外关照,另一个原因就是鄂州太守朱寿昌从中周旋,临皋亭滨临大江,它的旁边就是北宋重臣夏竦出守黄州时开凿的停船港口夏澳,苏东坡寓居定惠院时,曾在夏澳登高目送王子辩乘船过江,迁居临皋亭之后,夏澳是他每天必到之所,身居临皋亭,苏东坡苦中有乐。
“东坡居士” 和“东坡草堂”
元丰四年(1081),谪居黄州刚好一年的苏东坡因薪俸断绝,生活日益艰辛,故人马正卿心中不忍,便出面向黄州太守徐君猷申请一块土地,以便苏东坡躬耕其间,自食其力。徐君猷体谅苏东坡谪居黄州的艰难,便将黄州城内的一块废弃了的军营地无偿地交给他使用。
废军营地的面积有五十多亩,因其东低西高,黄州人将其称之为东坡。当年大旱,苏东坡饱受开荒种地的艰辛,为了永远记住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别号,这就是“东坡居士”。
元丰五年(1082)正月,苏东坡在东坡的高处建造了五间茅草房。房子落成之日,适逢大雪纷飞。有感于雪的品质,苏东坡在草房内四壁画上雪花,坐卧其间,四面观望,满目是雪,自以为这才是平生最为得意之所,于是,苏东坡自题门额谓之“东坡雪堂”。
黄州与东坡诗词
苏东坡在黄州的四年时间,是他个人思想升华的重要发源地,他一生的诗词文章总共有2千多首,黄州所做的诗词站到整个诗词的三分之一,同时在黄州的日子,他也更多的时间接触佛家和道家的思想,将儒家与佛道融汇,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不管是心态上,还是思想上显得更加豪迈和豁达,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如果没有这种乐天的心态,也写不出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诗词,以及所表达出豪放而积极向上的思想。
这里面诗词最有名,三次游览赤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词《念奴姣.赤壁怀古》,特别是“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人生感慨,还有前后《赤壁赋》,还有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管是在安国寺里的背影,还是赤壁边对长江举目眺望,还有定慧夜晚沉思,正是黄州这些山水,陶冶苏轼的情操,也正是黄州山水林秀,激发了苏轼的文学源泉,在这里创作许多流传至今诗词佳作,正是这些充满思想和灵魂的文作,逐步奠定苏轼在历史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的重要文坛地位。
黄州与东坡美食
在黄州的日子,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大文豪,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创造的美食主要有大名鼎鼎的“东坡肉”、“东坡酱菜”,以及“东坡饼”,如果到了黄州,还是品尝一下这这些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美食。
关于东坡肉,苏轼并还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进行总结,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菜因人传,加上黄州人民怀念和敬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并将他所创的这种香美软烂的佳肴——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世厨师还在东坡肉中增添了两种原料:冬(东)笋、菠(坡)菜,使其更加充满寓意。东坡肉成码好的方块,肥瘦相间,红得透亮,色如玛瑙,色泽鲜艳,咸香醇美。
关于东坡酱菜,苏东坡在耕种期间,还发现黄州盛产白萝卜,且个大味甜,他将自种的黄瓜和黄州盛产的萝卜腌制成酱菜,名“东坡酱菜”,并有诗曰:“江边坡地绿水洼,东坡躬耕种青瓜。香脆嫩爽如莲藕,酸甜开胃胜杏杷。一碟酱瓜惊四座,三根入口颜羞花”,当时在黄州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过江名士笑开口,酱瓜萝卜下老酒。东坡亲手来腌制,盘中还有巴河藕。”对东坡腌制的酱菜是最恰当的描述,酱菜香脆可口,是不可多得的下饭菜。
关于东坡饼,苏轼在黄州安国寺和继练和尚下象棋,由于痴迷下棋,有一天下得很晚,感觉肚子饿了,准备到厨房里找吃的,厨房里的小和尚将剩下的面条和麻油倒在一起,烧着火睡着了,苏轼到了厨房闻到一股香味,顺着香味找到了锅里食物,已经香脆可口,非常美味,之后他告诉了做糕点老板做这种饼做法,从此,在鄂黄地区就流传着东坡饼。
东坡与黄州遗爱湖
遗爱湖是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也是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主题公园。
遗爱湖由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 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大洲竹影 、水韵荷香、霜叶松风、平湖归雁十二个景区组成,还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这遗爱湖的十二个景点名称,都是出自《东坡文集》,遗爱湖充满诗情画意名如其景,同时遗爱湖如同一个璀璨明珠,点缀着美丽的黄州,倾注了东坡文化在黄州新时代传承的思想灵魂。
苏东坡的黄州
苏轼因黄州,在历史的文化长河文里多了一位“东坡居士”,黄州的山水林秀,不仅让苏轼过上田园生活,苏轼思想也收到更高的人生启迪,黄州因苏东坡,在中国大地上声名远扬,黄州不仅是有黄州中学的教育典范,还有东坡文化历史传承和发扬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充满浓厚东坡文化人文气息。
我始终在想,是黄州成就了苏轼,还是苏轼造就了黄州,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彼此,苏东坡留下宝贵的文化思想的瑰宝,不断影响着我们黄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