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朋友重点推荐了于2019年1月9日,腾讯公司的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做的他自己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演讲,我看的是演讲的文字版(连接:https://mp.weixin.qq.com/s/Jw7NGnHsK0vJrrU0NCVp9A)。虽然篇章很长,但是我觉得这个很值得花时间看看,我将演讲稿仔细的看了两遍,今天我将本次演讲吸引我的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摘录,以下是笔记的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
注:摘录笔记来源 / 腾讯科技(ID:qqtech)
一、关于设计的原则
在互联网界,微信就是一个异类。做异类是表示你与众不同,那就是很优秀了。惊讶的是,其实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个好产品的底线,居然就与众不同了。那是因为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用户看待。而微信,做到了这两点。
一位德国的产品设计师Rams总结过好的设计的十个原则,这位设计师也曾经是苹果公司特别推崇的一个人。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第二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第三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美的;
第四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
第五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
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第七个原则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
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第九个原则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第十个原则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其实我(注:此处指代演讲人:张小龙,以下同)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将设计替换为通用的产品。本质上,不管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都是工具。对于工具设计的原则,都是适用的。
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使得我们不会去做很多影响设计美感的事情。
很有意思的是,因为遵循原则,很多东西我们又必须坚持去改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产品不停的适应时代,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
二、初心与原动力
初心,是用熟了的词,我换一种说话,叫“原动力”。
原动力其实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那么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个原动力是“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产品,你就不能接受一个很烂的功能被加在用户的身上。所以微信一直坚持底线: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户看来,这个工具就像他的一个老朋友。
大家知道微信有一句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一种?它必须是一个生活方式,这只属于微信的,它是一句独特的话。这是一个生活方式,其实脑袋里面是有一个念头的,微信会介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里面去。它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甚至引导时代的潮流。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的,不长久的。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因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对称,人们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那么,人们会更多地想办法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这就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动力所在。
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三、做最好的工具与停留时长
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微信永远都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一个目标。相反微信可能关心的是一个人在这里发一个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笔支付,找到一个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够做到最快速最有效,这才是最好的工具。
四、关于社交
人在一个社区里面最大的诉求是不要被排斥,所以人必须跟别人说话。说什么好呢?其实就吹牛B来体现自己对社区是有价值的。为了让别人重视自己说的,必须要一点夸张的色彩。这是我对于原始社交的想象,大家不要太当真。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这其实是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后来,我自己想到了一个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啊,我说:“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什么意思呢?每个人有自己的人设,希望别人接受,你说的每一句话,有意无意的,都在希望别人接受你对自己人设的认可。表面上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本质上有可能只是希望别人认可你传递出来的人设信号。
发朋友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所以朋友圈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地方。
我觉得朋友圈承载了中国人的线上的社交,可能是中国最高效社交工具。朋友圈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朋友圈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的场所。虽然朋友圈确实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达方面会很有压力。所以我想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比较勇敢的自我表达。未来大家都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一种方式。既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工具。
五、关于阅读
我不希望机器推荐是用户想看什么就给他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推荐给用户新的知识,用户会离开的。因为惰性是人共有的特性。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去伤脑筋啊。而人类进化而来的社交体系,其实是一个具有纠错功能的复杂体系。如果你走偏了,会有人把你拉回来。
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在现实里面,我们其实接纳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主动到图书馆或者到网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荐而获得的。所以我认为要做一个让所有人阅读的大众化阅读产品,似乎只有基于社交推荐,才有机会。
这里也会有一些我们要去跨越的障碍。既然它是一个社交阅读,它就不可避免的会打上社交的烙印,就是你可能会推荐一些强化你的人设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单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你认为特别好的东西。
因为朋友的兴趣可能跟你完全不一样。有些东西如果不是你的朋友来推荐,你可能永远不会去接触它。因为朋友推荐了,也许你会看一下,也许会引起你的兴趣。你的朋友越多越复杂,这个面是越广泛。其实是打破信息茧房的一个方式。
六、关于善良
我只想强调的是我们对于用户的态度上必须是一种善良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套路的态度。所以这种善良是一种基于理性之上的善良。如果这是一种非理性上的善良,我认为它是一种愚昧的善良。所以我认为善良本质上是一种能力。
我说的这种善良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善良,也不是一种道德洁癖,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七、关于梦想
微信的梦想是什么?刚才说过,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在墙和鸡蛋之间,似乎总是站在鸡蛋一边。如果你做大了,微信会限制你,如果你刚起步,微信会扶持你。
所以我们真的很少思考竞争对手这回事。微信也没有竞争对手,不必老是给我们按上各种竞争对手。如果有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组织能力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八、结束语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很多人知道这句话。我经常想的是如果微信不能给用户带来哪怕多一点点希望,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判断我们做的事情是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它也是我们衡量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