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这几个字概括她沉重的一生。高中时,读到这句话,只是肤浅地觉得美,朗朗上口。但美在哪里却又道不清,说不明。当时读这句话,是飘在半空中的,现在读这句话是沉重的,是痛到骨子里的。这几个词语其实就是她半生的血泪史,她这是天才的笔法,以血泪为墨,以身为笔,写出这凄美至极之词,我的心也不禁为之一颤。
李清照愁苦了半生,为国愁,为家愁,但更多地是为国愁。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初次了解李清照生平后,我认为她为国愁绪满怀,给自己原本灰色的生活再涂抹上一层黑色,这是她心中放不开,为什么不平和开心地过每一天呢?不过,现在想来,我真是可笑之极了,我现在处在一个太平盛世,不愁吃穿,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我的追求自然就是实现个人价值。李清照则刚好与我相反,在个人价值上达到巅峰,家国却家不家,国不国。我的思想是局限在小我,李清照的思想却一直处在大我的高峰。李清照是女中豪杰。
但是,先在反过来想,她的个人生活如此凄苦,愁绪不用赘言。如若每天都困在个人的愁苦中,想必是永远也找寻不到出路的。而一个人心似乎也是有限的,我愁了个人将没有更多的空间去愁国家,愁了国家也将没有多余的空间去愁个人。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愁国家似掩去了她个人的愁,也好似在她原本就百孔千疮的心上缀了补丁。但是,从大多数人来说,在个人生活都无暇兼顾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考虑个人的生活,断然无心关注国家大事。李清照就是这个具有大义之人,在国难面前,她个人的困难会自然退位。这在封建社会的女子身上体现这种精神,绝对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她能彪炳中国文学史,是无可厚非的。
从另一个层面讲,李清照的人生是凄苦的,也许上天就是要关掉她幸福生活的门,为她打开文学的窗。历史上,人人都称赞她的词,是一颗明珠,熠熠生辉。但是,如果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看她的一生……脑海浮现出一个黄花般瘦弱的女子,天空飘着丝丝冷雨,冷彻心扉的寒风肆意咆哮。她孤独一人,眺望渺渺大海,好似想要在雨雾迷蒙的海面寻找自己的归属。瘦弱的女子,任凭风吹雨打,而那个能够给她幸福的人,却始终没能出现。她就在这寒风冷雨中孤独地站立了半生,直到香消玉殒。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后半生是女人最悲惨的形象。孤苦半生,膝下无子,孤独终老。作为的现代的女子,不得不爱她那独立的人格,精神的自由,果敢的态度,坚毅的品质,爱国的丹心。也不得不怜她那风雨中的孤苦无依,怜她知音难觅,怜她生错了时代,怜她学富五车却无人继承。
这是一个乱世中凄楚耀眼的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