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活着》里写过:“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其他事情。”生活就像午后阳光一般耀眼,偶尔驻足停留在一篇树荫,才能发现脚下盛开得野花。
(一)
周末好好地吃着饭,牙齿就疼了起来,无论服药还是敷药,都无法立刻停止那深入骨髓的痛,让人感觉凡事皆酸,幸福感骤降。这牙齿,平日里毫不起眼,看不见也不会去摸它,谁知道就这么在往复无常的日子里用这种疼得要命的方式宣告它的存在。“民以食为天”,没有牙齿这天就算是塌了吧。
刷了牙对着镜子,右边下门牙的牙龈似樱桃般红润,估计是发炎了。这下好了,不能使用门牙的日子,啃玉米都是一件糟心事儿。美食无望,那就出门走走好了。
平日里出单元楼的垃圾桶不知道怎么就消失了,提着走远了才丢掉了垃圾袋这个累赘。出了小区,准备去附近一个小巷子的摊子吃一碗冰粉,走到了那里却发现平日里摆着的铺子此时却是大门紧闭,不甘心地买了支冰棒,一口咬下去——哎呦,牙齿那个疼,钻心!
你说这平日里毫不起眼的的牙齿,为何一旦失去就那么痛彻心底?还有那被移动的垃圾桶、消失的冰粉摊,平日里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物,一旦消失,岂是让人如此心有所失。
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第一次出差到卷烟销售战线和我远离,我小小的心感觉有一种大大的失落,平日里的生活父亲再好我也得开始学习独立。渐渐长大了,同学成为了人生的成长伴侣。朝昔相处,习惯了陪伴与迷惘,明白了情谊与真理,可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道理,是直到一次又一次的毕业,才一遍遍地习惯人生的别离。
我们的人生里,很多习以为常,不在失去的时候总是意识不到这些的重要性,直到失去才后悔莫及。那些突如其来的消逝,宛如在心里最重要的地方被突如其来的掏空了,让人不知所措。
一颗健康的牙齿,一辆正常运行的公交车,一声准时的问候,一份习以为常的陪伴,一个准时迎来晨曦的早晨,都让我们平凡的生活得以稳定的幸福着。或许在我们的生活里,偶尔也需要一些牙疼,明白所有平凡的重要,明白我们的人生,因为这些平凡才能够体会到波澜不惊的幸福美丽。
(二)
运动完以后总是会感觉饥肠辘辘,七盘八碗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味儿就快速下到了肚里。其实,作为舌尖上中国的公民,吃饱了却食不知味是饮食的一种缺憾。缺憾倒也罢了,过一小会儿肚子空了再吃便是;闹腾的是因为太饿囫囵吞枣般吃得过量,闹肚子不消化要调理好却又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了。
吃饭还是慢些好。虽说吃饭只要量够足,怎么吃都能饱;但自古有云“茶饭无心”、“开怀畅饮”、“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由此可见饮食过程对于结果同样重要。饮食要细嚼慢咽才能品尝佳肴美酿各中滋味,食完不仅可解饥渴之忧,且心情舒畅,回味无穷。如果一味急于食而果腹,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心急吃不着热豆腐”大概就是如此了。
吃饭求快虽缺乏滋味倒也不算打紧,行事做事急于求成可不是好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事重在过程积累,足够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而积极的量变积累会对事情结果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消极不良。所以,行事做事要注重过程的积累,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所有做成的大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看似一夜功成之事其实也都是厚积薄发。
行事做事归根结底就是要注重平日里循序渐进的积累。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一夜功成也只是天方夜谭罢了。因此,食要慢,细细品味才知佳肴滋味;行要稳,不断积累方可马到功成。注重过程,才能有美好的结果,圆满的结局。
(三)
朋友请客吃饭,菜上桌来,其中有一道凉拌苦瓜,一道麻婆豆腐、一道酸菜豆腐汤,一道配有蔗糖的油炸糍粑。
我笑言“今天酸甜苦辣算是到齐了。”桌上几人相视,拍案而笑。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上帝和神明,我想,冥冥之中一定有一种自然力量设计着这个世界。苦瓜苦味连根,酸菜里外皆酸,辣椒中边全辣,甘蔗头尾都甜——植物与生俱来便存在酸甜苦辣各种味道,自出现便被设定;人类亦是这自然中微不足道的的一员,所以人生必然也像此桌饭充满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人自出生,便会啼哭,不知是喜悦还是痛苦,但哭声之中,相信必有其味。在逐渐成长成熟和老去的人生旅途里,不断品尝人生百味。有人感叹,若人生如饭局,可以自行选择菜色搭配,岂不妙哉?其实不然,每次做饭,其实并不简单,甚至煞费苦心,食客是否满意,营养如何均衡,如何尽善尽美?越想设计完美,越是殚精竭虑。人生餐桌之设计,就交付老天罢了,所有偶然皆是必然,所有必然或许只是偶然,冥冥之中皆有定数;我们且细细品尝,期待惊喜。
无论街边小店亦或豪宴全席,菜一般都是一道一道的上;和盘而出,不是美宴之风,一般只出现在自助餐里。一道道上来的菜肴,在一阵阵期待中满足胃酸翻江倒海的欲望,填平味蕾焦躁不安的情绪。一道菜无论是否喜爱,最终都会在满怀期待或者稍有遗憾的情绪中带来不可言喻的快感。
人生亦是如此,日子一天天的走过,不知道明天来临的是喜悦或是苦难。在期待中成长,在沉默中接受,翻过一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