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枪打出头鸟。
陈胜吴广起义后,秦帝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都打着陈胜的旗号,这就给了秦王朝一个错觉,陈胜这家伙怎么把整个大秦都占了去,但实际上陈胜能掌控的力量很有限。
但秦王朝才不管这个,他们只知道擒贼先擒王,就由章邯组织重兵直奔陈胜而去。
陈胜的战略是“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派他的得力助手吴广率主力大军西征,派武臣、周市、邓宗、召平等人分别去平定赵、魏、楚等地。
陈胜这个战略应该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陈胜高估了他的部属们对他的忠诚度。
武臣这些人平定各地后,原本应该按计划继续西进,支援吴广攻打关中,但这些带兵的将领人人有异心,攻下地盘后就想据地为王,不想再出兵出力,只想看秦军和陈胜主力鹬蚌相争,他们好来个渔翁得利。
武臣攻下赵地后就自立为赵王,以张耳陈馀为爪牙,武臣的部将韩广攻下燕地后也有样学样,自立为燕王。周市攻下魏地后,虽然没有自立为王,但却立了魏国贵族后裔魏咎为王,跟武臣韩广没有本质区别。
武臣这些人实际上已经自立为王,但还是打着陈胜的旗号,他们也不想引起秦朝的注意力,只希望秦朝把注意力都倾注到陈胜身上。陈胜起义军本来就比较虚弱,这些核心战将又都脱离自己纷纷自立,直接削弱了陈胜的实力,真正给陈胜卖命的只有吴广和周文。
但西进的吴广,在荥阳就被秦军挡住了,荥阳久攻不下,陈胜另辟蹊径,派周文绕过荥阳直抵关中,周文一开始进展很顺利,都打到了距离咸阳只有一百余里的戏县,此时秦朝实力尚存,清醒过来的秦王朝派章邯反击,周文被击败,自杀身亡。章邯率军救援荥阳,吴广腹背受敌,屋漏偏逢连夜雨,吴广和部将田臧不合,田臧矫诏杀死了吴广,让陈胜失去了最有力的臂膀。
陈胜这个出头鸟,打着反抗暴秦的旗号,各地起义军都名义上拥护他的旗帜,实际上却各怀鬼胎,纷纷占地盘割据为王,陈胜作为他们名义的领袖,却承担着全部的秦朝压力。而陈胜的手下又搞内讧,陈胜独木难支,最后居然被自己的车夫给杀了。
陈胜自从起义开始,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忠实的伙伴,那就是吴广,其他部将,甚至仆从车夫,都跟他不是一条心。这也难怪,陈胜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既不是秦朝高官也不是六国贵族,他的凝聚力毕竟有限,跟从他的那些人都是投机分子,想躲在陈胜背后捡点好处,让他们替陈胜挡枪,是万万不能的。而陈胜命运不济,他最忠实的伙伴还被内部人给杀了,当吴广死后,陈胜已经没有实力抗秦,逃跑是他唯一的选择。
现在再来说下陈胜“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战略到底对不对,这个战略是没问题的,只是执行这个战略的人不行,负责偏师略地的人都是一群靠不住了白眼狼,而负责西征的吴广又被部署牵扯。
如果陈胜换一个思路,由他率主力西征,派吴广率偏师略地,结局会不会更好一些。
陈胜作为前线主帅,田臧等人自然不敢有二心,吴广去平定魏、赵、燕等地,也自然不会割据为王,吴广平定中原后再就地征集兵员粮草支援西征的陈胜,章邯率领的囚徒军怎么可能打得过陈胜。
故而,陈胜之败,败在人心不齐,败在自己成了众多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他替这些起义军承担了来自秦朝的全部伤害。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浪必摧之,首先起事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