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每个人都有三副面孔,一个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一个是自己眼中的自己,还有一个是真正的自己。

尝试从过往的旧时光里找寻第二幅面孔的相关碎片。翻看10年前写的日记,跟认识10年的好友对话,依稀可以窥探到那些深扎进骨髓,沉淀成为部分血肉的各种不经意。

别人眼中的自己往往都是安静的、不爱表达的,之前还会狡辩几句,后来索性直接默认了这种人设。因为有的人就是能外放张扬的让每个人都喜欢,说是情商高也好,是一种能力也好,而有的人连张口说话都觉得是一件超级耗费精力的事情。

久而久之习惯了沉默,变得不沉默了反而像是演戏。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换来对方什么反应,感受别人的开心,别人的难过,看他们像小孩得到了自己喜欢吃的糖果一样大喊大叫的时候,自己也跟着久违的开心的感觉。但更多时候奉献的只有笨拙的戏码,可以换个新环境,给自己一个新机会,认识新朋友,换幅新面孔,但之前沉淀进化的部分血肉,抹不掉的。

就像15岁的时候憧憬自己25岁,后来发现25岁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没变得更好,也没变得很好看,工作也很一般。依旧不喜欢热闹,喜欢闷在自己的小世界,“幻想”破灭的时候,像是等了一个很久的结局。

于是向内自省,尝试在文字中寻求答案,只依靠本能最真实的情绪抒发。过程黏腻疲乏,每次写完后,都像是跟文字之间达成的邪恶秘密,颇有些自我救赎的味道。

咂摸咂摸好像过去的自己更勇敢,一张车票都会兴奋失眠。兴冲冲的跑去离家1000公里之外的青旅做义工;跟网聊三年的网友见面;跑去蹦极闭着眼被人推下去,结果肋骨疼了一周;第一次滑雪从初级道、中级道再到坐缆车上去尝试高级道,摔到屁股完全是肿的…….

涌动的暗流并没有什么目的,仅仅是想发泄出来而已,有个一股脑的,最直白的声音,告诉你该朝着什么方向去走。做了这些事,或者将之落于纸上,实践疏通便会心安下来。

如果人生可以随意走,你会按照既定规则来么?

15岁的时候暗暗许下诺言, 有一天我会去流浪,到一个陌生的、谁都不认识自己的地方,不是藏匿,不是毫无目的的瞎跑,也不是故意挥霍年轻,只因内心坚定,跟随最角落里的那个声音一直走,一直走,去认知,去感触,去学会爱……

现在依然觉得自己注定是要在路上的。新鲜、自由、笃定,是我的氧气。

25岁开始练习15岁时候的勇敢。比之前厚脸皮一点点,神经放的松一点点,多放大一点自己的每一次哭、每一次笑,每一次的态度。多留出时间跟自己相处,知道自己缺乏什么,要去得到什么,然后不断进行练习,也学会“装腔作势,颐指气使”。

不着急给自己定调的,过早安置几个固定的形容词或者名词在身上,自己也会不知不觉朝着那些标签走去,越表象越极端。林子大了,拉什么屎的鸟都要,即使可能飞的不高,也要多扑棱扑棱。因为那份勇敢看起来傻逼倔强,天不怕地不怕略带点悲凉,但也略带点可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蔺相如的三张面孔(本文发表于《语文学习》2015年12月号) 《语文学习》2015年第9期刊登了余党绪老师的《蔺相...
    王岳东阅读 1,789评论 0 4
  • 随着年龄增长,喜欢的人、事会随之改变。 30岁的我,已经对各路小鲜肉不感兴趣,那样的面孔,勾不起我探究面孔之下深邃...
    唯川阅读 659评论 0 3
  • 晚上去拉窗帘的时候,看到对面楼一户人家关着灯,闪出电视变幻着的色彩。他们好幸福呀,我想。我想,那户人家大概是...
    不问四时阅读 385评论 0 0
  • FionChen阅读 389评论 0 0
  • 换个姿式,重新奔跑 每年我都会安排出时间,到不同的国家去走走看看。等到旅行照片在圈子里发布出来后,就会收到很多朋友...
    cyanshade阅读 25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