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末,第五季《奇葩说》收官。
颜如晶队拿到了队冠军,陈铭拿到了个人冠军BBking。
我看了下网上的评价:名副其实,实至名归,以前是无冕之王,今天是真正的王。
的确,这一季陈铭表现完美,上过多次微博热搜:神仙打架,陈铭在我心里已封神等等。
傅首尔对他有一句调侃着恭维的话:这个人就是油腻到让你忍不住喜欢,好讨厌哦。
我曾以为他是35+的年纪,后来专门去看他的履历,发现他和我一样大,是大学老师,博士,主持人,国辩最佳辩手,已婚,还特别宠妻,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你说气人不。
陈铭拿到这个冠军,是一个完美ending。
决赛的辩题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真是欣慰,奇葩说终于有一道以“我”为主题的辩题了。
看到这个辩题时,我就在想,正方肯定会上许多可怕的价值。
果然,在熊浩的发言里,他说,在所有的文明时代里,做自己都值得骄傲,但做自己并不崇高,因为它相对简单,崇高的是无我。
说出这句话,蔡康永就似笑非笑地翻了一个白眼。
熊浩说,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人有四重境界,最下面的是自然境界,之后是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最高的天地境界,是站在群山中,一览众山小,那时看到的每一个你我,都如此渺小。
然后你就会意识到,人世间的事都很小。
无我境界,就是你借用物理的抬举,把你抬举到一个高处,然后你获得一种境界的开朗,那一刹那,你进入到无我。
你不和群山相群,你不和天地相群,你不和更大的那个世界相群,你不和众生相群,你永远在强调自己,这是一种青春期的价值观。
它是在说,我永远不想长大。
不知你看完这段发言是什么感受?
我的第一反应是,啊呸!
就像节目后半段导师发言时,蔡康永说,我听到熊浩讲出了无我境界,就很火大啊。
2
我想了想,我应该算是一个不合群的人。
虽然我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好相处,同事朋友都说我是人来疯,和任何人都能聊得来。
但实际上,我对除自身之外的事情,都带有一种警惕。
而且我发现,我是越长大,越不合群。
以前我还可以去一些聚会,大家也不聊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吃饭喝酒吹牛,还觉得喝点酒就上头挺开心。
热闹一晚上,认识一堆人,觉得收获满满。
但无效社交开始占据生活大部分时间的时候,我就反省过这种合群给自己带来什么。
答案是,它什么都没有带给我。而且我其实也不是最自在的状态。
于是我就开始逐渐排斥自己过分融入到某些圈子里。
我是作家,我做广告,我搞投资,但我其实不认识多少作者,不认识多少同行,我也没有参加过他们的聚会。
这就导致很多人提起我,都会说,哦,他啊,知道,但不认识,没见过。
也会有人误解我,这个人真的好不合群,聚会叫了好几次他都不来。
我可以做好工作,与人合作,但合群这件事,我渐渐不再勉强自己。
辩题是我不合群我要不要改,我的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我是太合群了,所以我改了。
因为我发现,合群,本身不是我对自身的认知。
比如在做自己介绍或写简历时,要说自己的优点,大家会说自己工作能力强,高效、自律等等,但你很难见到有人会把合群当作自己的优点和谈资。
合群的出发点,往往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是当别人说你不合群是臭毛病时,你才会想,原来不合群是错的,我要不要改?
因为别人的评价,怀疑自我,这种事情,我现在很少做了。
3
我很喜欢《奇葩说》这个节目,也差点也登上这个节目舞台,从第一季看到第五季,每一集都看过。
我在写今天文章的时候,特意在公号历史记录里搜索一下,我所有的文章里,提到《奇葩说》的文章多达49篇,加上今天这篇是50篇。
就可想而知,我是真爱粉。
读者也曾问过我,为什么喜欢《奇葩说》?
我想了想,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节目“不合群”。
相比之下,我对其他的综艺节目就不太热衷,因为有好朋友做综艺的缘故,又对他们的节目套路非常熟悉,所以总是看得意兴阑珊。
当年《奇葩说》能够从众多同类型节目中脱颖而出,不就是因为它不合群吗?它的与众不同注定了它的不凡。
节目做到了第五季,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有的说选手能力不够,有的说爱情辩题太多,有的说节目形态单一,有的说再没有了新鲜感。
那些批评的声音其实在说,这个节目开始变得合群,或者是我们看得多了,有了一定的审美疲劳,以为它不再不同。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提到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不看好《奇葩说》,说了一堆消费心理学的观点。
原话已经不太记得了,大意是:当某件事情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产生欲望降级的心理,如果面对的事物没有发生质的转变,那么就会非常失望。
它的意思是,当某件事一直存在,且状态不做根本转变,失望是必然的。
就像你喜欢个偶像,爱着的某件事,喜欢的那个人,如果最初拥有,自然欢天喜地,但相处时间长了,优点就会被慢慢忽视,反倒是缺点被无限放大。
这是我们看待事物发展的一个局限,也是共性。
我就有一个明显的感受。
我在公号每天推文,大家不一定每天都看,不一定每篇都喜欢,很多人其实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关注着。
但国庆我断更七天,有太多人在后台说,你不更新真的不习惯,赶紧回来。
就连有几次我推送的时间稍微晚了一些,也有人问,怎么没有推送?是不是我微信出问题了?
这时我就明白一件事,自我的意义,并非是合群,而是陪伴。
4
回到《奇葩说》这个辩题,我旗帜鲜明地站在反方,不合群,也不要改。
正方陈铭的发言依然精彩,辩论就是要偷换概念为自己服务,所以他把改正偷换成了改变。
世界有许多群,你觉得在这个群不合适,那你换到其他群,你觉得在这个圈子融不进去,那你换个圈子去融。
但改变,不是改正。
改变是在正确意识形态下的调整路线,改正是发现错误后的拨乱反正。这是两码事。
必须要说的是:在开篇时,我之所以说对熊浩的发言感受是“我呸”,是因为他把自我看得过于渺小了。无我的确是一种崇高的境界,那自我和不合群就必然是一种错,需要改正?这两者无法区分对错。
我从不认为熊浩所谈的无我境界不对,我反对的是,有人会拿着无我境界,来说自我是一种错,说不合群要改正。
渺小是一种错吗?
他说,我们活到一定的层次,自我都没那么重要,自我并不崇高。
是的。自我不重要也不崇高。
但那要看和什么来比较。
与茫茫宇宙天地相比,任何事物都是渺小的,就连时间也并不具有任何意义,这种超然的思想自然是崇高的。
但是,生而为人,人既普通,也并非圣人。
你可以去合群,但你不能要求人人都合群。你可以去做圣人,但你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圣人。
你是可以登上泰山,去看云海,去看众人如蝼蚁,但你不会时时刻刻都被抬高到如此的境界,你不会时时刻刻都做到无我的境界。
是的。人很渺小,琐事也很渺小,但我们就是在这种渺小中活着的,我们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无我境界中,而是在处理琐事中。
考虑自我甚至是自私的,是偏执的,是不公的,但我们就是这么一路活过来的。
我们不是圣人,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开不开心,满不满足。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胸怀去普渡众生,我们连普渡自己都很难做到。
但恰好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说自我于自己而言,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5
你是否合群,是否因为不合群要不要改,就是在问你是否要坚持自我。
合群有一个最大的隐形弊端,是会抹杀这一切,你的自我不再重要,你和别人一样就好。
细思极恐的是,当你都不再关注自我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就更没有人愿意关注和了解你了。
但依然有一个好消息,你在这里不合群,你可以去寻找你合得来的事情,找到愿意和你合群的人。
世界之大,你总会找到同类,你是一束微光,于混沌黑暗中,你总能找到同样的光,去照亮彼此。
人在什么时候最开心?不勉强自己的时候。
不勉强,就很棒。
让自己自在,你什么状态下最自在,你就怎么做。
有人曾问我,做自己难不难?
我说,难,很难,非常难。这是三个不同的时刻。
难的时刻,是你有时不知道自己是谁,总是思考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很多哲学问题搞得自己头疼。
很难的时候,是你一人走在这条路上,你必须选择单枪匹马,有时形单影只得久了,寂寞杀人。
非常难的时刻,是你有时为了坚守自我,必须要以整个世界为敌,这时就需要警惕,有时需要继续坚持,有时则需要自省。
无论怎样的方式,都不要违背你的原点。
我就愿意和自己玩儿,这是我的选择,但不是一种错。
最后,我觉得邱晨说了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放在结尾送给你——
长大,不就是最后的胜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