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奥义,就是要把自己身边的环境稍微整理得舒适一些,增加每天心动的感觉。在心动物品的围绕下,生活就能变得幸福。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
整理,是一种技能
整理房间在很多人眼里恐怕并不算是一个技能,世界上并不存在会和不会整理,而只有愿意和不愿意吧?
不过,干净整齐的房间绝对是让人艳羡的,在简单而整齐的环境中生活,就会感到一切都变得有规有矩,当你看见整齐的书桌,衣柜,床单的时候,混沌的思绪也仿佛安定下来。
可多少人都要么因为没时间,要么就因为自己懒惰,房间也长期乱七八糟。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当我遇到《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这本书:
- 我就在想这真的是一本能让我学会整理的书吗?
- 『整理这种事情』需要学还是说这本身就只是被人不屑的苦力劳动?
- 怦然心动与整理又有什么关系?
带着这样的疑惑读完全书,如果现在重新来回顾之前的问题,大概会这么回答
- 这的确是一本能够让人明白整理重要性及如何整理的书,
- 最重要的还是身体力行,因为你身边的物品,就是你人生的映射,整理并不单纯是苦力
- 跟爱上一个人一样,当你把这个物品握在手里的时候,会很想ta留下来
这并不是一本讲整理物品的十万个方法类似的实践书籍,而是一本讲述人与物品关系的书。
因为这些人靠着整理家里,顺便「整理了自己的过去」,而且也从中明确地了解到人生中什么是必要、什么是不必要,什么该做、什么又该戒。
选择总是太多太杂
大家身边或许有这样的朋友,当你跟他出去吃饭,菜单从服务员手里递过来之后,他总是会调侃说,我是选择恐惧症患者,点菜就交给你们吧!
一般我遇到这种情况,就直接拿过菜单,然后一边询问好友的口味,一边度量菜品,同时还要考虑吃饭人数,上菜时间(一般凉菜会快些,大菜肉菜会慢)等,最让人伤脑筋的是,即使基于一些简单的了解,删了一些不合适的菜品,依然还留有大量的选择。那一页一页五颜六色的美味佳肴,用亮丽的油纸印好,沉甸甸地趴在桌上,往往是翻来覆去也拿不定主意。
点菜是一门学问这种事情,我从来都是深信不疑。那种拿着菜单,而身边人都安安静静等待你一个一个说出菜名的尴尬氛围,甚至让人有一些轻微的焦虑。不单单是点菜了,买衣服,买化妆品,选对象,找工作,租房子,开车路线……生命中的选择多到让人几乎时时刻刻都需要作出决定。
![](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917513410,2253773530&fm=21&gp=0.jpg)
而那些赚的满盘盈余的商户自然是知道这个道理:你花越多的时间在『选择过程』中,你就越相信这是个美好的选择。至于为什么可以参考:我不想做螺丝钉
所以商家们根本无心减少你的选择,他们只会拼了命地让一个款式的衣裤衍生出另一种款式,让一种炒饭衍生出另一种炒饭。
恐惧让人无法放弃选择
偶然听到吴伯凡老师讲『宽容』,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那些无法宽容他人的人,本质是因为恐惧。
宽容需要胸怀,面对一些他人的过失,能够足够温和地去理解和解决。而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失去控制,当事情发展不满足他的期望,他便会恼羞成怒,期望能通过自己的负面情绪而给他人予以惩罚。
正如那句话说的:
世间所有的愤怒皆源于自己的无能。
因为对自己不满,对环境带有恐惧,于是更加期望能够增加对外界的掌控,而能力又无法填补起内心的不安黑洞,最终只有在情绪上补偿,大发雷霆地利用情绪对社交关系的影响,来增加对他人的控制。
![](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628395392,3244891250&fm=11&gp=0.jpg)
而这跟我们今天探讨的整理物品又有什么关系呢?
整理物品,就像是点菜,买衣服,做工作计划,哪些是我们应该放弃的,这可以说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相较于『减少』,人们乐于毫无节制地『增加』,往家中塞满各类家电,家具,书,衣物,锅具……当房间已经被杂物堆满,又开始抱怨自己生活的空间太小。
我们为什么不能减少,扔掉80%的自己几乎不看的书,不穿的衣服呢?因为我们对当下的环境,感到不安,我们害怕有一天这些扔掉的东西,又重新被我所需要,尽管事实上已经忘记了上一次使用它是猴年马月
整理同宽容一样,宽容舍弃的是对他人的控制,而整理舍弃的则是对物品的控制 而物品积累到一定程度,表面上是人在控制物品,实际是物品在控制着人。
扔,就够了
《整理》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认认真真地讲述一个核心行动就是——扔。
人类的大脑结构造成一个人所能维持的最大的社交关系人数为150,同样,一个人身边的物品总数也是有一定负载的,当太多无用的商品超过了自己的极限,人便成为了商品的奴隶。
每多一样物品,就要减少一样物品。
——松浦弥太郎
市场经济下的,欲望被各色的广告催化,人们总是不断地利用自己的劳动力生产商品,又用薪水去购买更多的商品。不断地恶性循环。可其中有多少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真正需要的,只有当你打开衣柜,看着那件只穿过一两次的衣服才能明白。
透过与一件一件的物品面对面,整理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过去的回忆,而是经历了过往而存在于当下的自己。 我相信,空间的使用不该是为了过去的自己,而应该是为了将来的自己
人们风尘仆仆地从过去走到现在,再走往未来,哪怕是再小心,身上多少都会因为一些事故留下些伤痕,或者皱纹,而物品也是一样,我们接受着亲友赠送的礼物,也喜欢摆在商店橱窗里的新款外套,又或者留下了曾经风靡一时的玩具。当这些物品摆在面前,人们已经习惯,扔掉意味与过去做一个了断。
从此,不再拖泥带水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