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记得吃饺子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秋浓已立冬。”明天将迎来立冬节气,这也意味着冬天正式来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立冬至,寒意侵,万物藏。今天是立冬前一天最大的雾霾天气。气象部门发布了黄色预警报告。北京一到冬天雾霾就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每年在11月7日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我国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立冬为何要吃饺子?在老家南方并没有这么强烈的意识,来到北京才发现他们这里每年到立冬节气大家都在说饺子吃饺子。北方人最爱就是吃饺子吧?,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农历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早已形成了风俗习惯。

传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黄河两岸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河南人就称“扁食”或“烫面饺”。地域不同叫法不同。我的家乡称饺子为“元宝”估计是大家都盼着有钱用吧。

由此,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一来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再来,咱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做“吃啥补啥”吗,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冬天到了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冬至吃饺子,冬天耳朵冻不掉,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爱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冬藏,春生、夏长、秋收,万物皆有定律。冬天既已来临,孕育蕴藏着万物,那来年必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