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持续写作已经23天了,上周其实崩盘的一周,原因在於旧有的任务加重外,情绪的起伏又是比较大的,所以心里一直觉得来『写作』其实无助於现实的改变,因为尽管写了再多,假使没有亲自把袖子拉起去解决问题,那麽,充其量我将只是个会画大饼的人罢了,於是,我不想让这样的感觉把我淹没,所以也就去着手於问题,所以荒废了这片写作的天地。但我发觉,我还是得必须拿起笔杆子,持续地写下去,守着当初的承诺。
因此,我得好好地审视问题,自己为什麽写不下去?与如何继续的书写下去?以下为两者探讨
1.无法持续的原因
动机下降,意志力不足:
最近排比较多时间给演算法与使用者介面的学习,所以压缩到写作时间,此外,自己最近也觉得对於写作的动机没有一开始这麽强烈,心里觉得写了20多天後,自己也没什麽改变,因此感到丧气,此外,在写作层面其实遇到了瓶颈,原因在於此刻自己的行动量还是不够,不管是程式学习丶英语学习,目前都还没办法做到游刃有馀的地步,所以总觉得自己应该先把专业的事做好才对,偏偏,专业课目也是遇到瓶颈,所以自己又开始慌了,不晓得该先处理专业,还是答应自己把写作的活给搞定先,於是,最後再这样的纠结下,两者都是落空,没有去积累自己。
晚睡:
不仅造成晚起,也造成效率低下丶心情烦躁,进入了负循环的状态,此外,之前写作也是在一天的早晨去学习,简单来说,得透过早睡早起,把自己的状态逼入正循环,才有办法去做更多的活。
担心自己现在的不足:
写到现在,自己有时看到S文章时,总觉得十分敬佩,不仅条理分明,甚至思考的脉络痕迹之深,同时还能又模组化的思考,相较之下,我现在写的文章还是太短,甚至有些还是过於浅碟,每次要下笔前,总觉得自己也不要写内心的独白,以免贻笑大方,简单来说,我陷入一种纠结,明知道自己要持续去写,但又不想让他人看到我此刻很弱的一面,因为,我希望自己是能够写出有质量的文丶有行动量支撑的文,而非我想干麻干嘛的天真想像,因此我就陷入这样的情绪泥沼中。
2.从成长的角度出发
心态层面:
重新理清一遍後,我发觉自己要重新定义这个部落格的目标,应该是要从“Be Good”改变成“Be Better”,因为我们总会希望展现最好的一面给他人看,因此我们心中会有一个所谓”Good”到标准,我们希望每一次的产出都能符合这个标准,但是往往我们的表现是浮动的,除非经过刻意以及长期的训练,否则不太容易有一个稳定丶高品质的输出,因此假使我们心中还是有所谓“Good标准”,那麽很可能我们会被这个标准限制住,阐述这个观点时,并非驳斥心里不能有好的标准,而是,要阐述另一种思维,那就是成长型思维”Be-Better-Type thinking“,简单来说,你必须接受此刻不足的自己,也包容忍受他人面对你不足时的心态,把心态放宽丶把目标放在自己每一天的成长上,如此一番,更容易让自己进步。
方法层面:
在心态面的梳里後,发觉自己得已成长为最高指导目标,而只是得到他人称赞,因此,我的写作内容也必须随着心态改变後,能有所调整,目前目标是结合英语学习,让每天的书写都是去纪录朗读丶或是阅读翻译的纪录,量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持续,等到周末时,要再进行补充丶周总结丶新思维的书写,那麽也是可以的,简单来说,
现在写作的方向,改为自己的成长帖延伸版,把自己的学习系统练得再更强壮些。
3.总结:
从审视动机下滑丶晚睡丶与担心自己目前的内容无法引起共鸣丶无法引起称赞原因後,自己又重新找到了自己该走的方向,即使像在的我,你只是觉得我在写一些奇怪的东西,且看不太懂,那也无彷,毕竟,这是我的成长之路,假使能引起你的启发与感动,那我当然很开心,但如果你觉得这根本没啥意思,那麽我也会去看看自己有没有要修正之处,改正後继续前进,最後,
期续自己在此条路,能更坚毅地走下去,持续精进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