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石鼓楼传奇(3)

陈志亮  口述    米夏  记录整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来馒头里面包着金子银子。阿信说道,“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想一起商量一下这些金银要怎么处理好。”

弟弟们推托一番,“大哥这是你的福气。分一点给我们就很好了。”

阿信说:这是我们全家的福气。这些金银我们几代人都用不完,自家兄弟不用客气!

兄弟们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做生意,有的说存钱庄……

最后阿信说道:现在的时局不太安稳。最近又听说本地有老虎出没伤人。不如我们合作盖一座大厝,兄弟们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我们找风水师选一块地,建一栋楼房可好?

二弟说,“大哥,我们兄弟都做小本生意,突然建起大厝会让人怀疑的。”

阿信笑着说,没关系,我有办法!

新厝动土那天,阿信家敲锣打鼓。他把自家母猪装扮一番,披上镶着金边的红彩条,还戴上金耳环。乡亲们纷纷赶来看热闹,小孩子跑前跑后,大家伙笑得合不拢嘴,不亦乐乎。

阿信对围观的乡亲们说,“今天我请大家看木偶戏。这几年我家这只母猪生了一窝又一窝的猪仔,给我家赚了很多钱,收入比我的豆腐摊还多。”大家好生羡慕,把阿信家母猪夸了个够,小猪苗也被抢购一空。大家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看着木偶戏,吃着美味的卤面,配着阿信家可口的豆腐干。

就这样,阿信家财富的来历被巧妙地隐藏下来。阿信兄弟们最终盖起一栋三层高的大楼房,又在四周盖了三栋小一点的楼房。阿信请私塾先生给各个楼房起了很有文化气息的大名:最大的是“景阳楼”,还有“如意楼”“春风楼”“和乐楼”。另外还给未出嫁的阿姑盖了一座两层的楼房,取名“小姐楼”。阿信给后代留下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屋毁没钱修理,屋倒有钱重建。

世事演变,石鼓楼历尽沧桑。五百年过去了,阿信后代有的外出经商,有的过番去了南洋,留在本村本土的人口越来减少。四座楼房逐渐破落,其中一座被大水冲毁。最后剩下的三座楼房也人去楼空,终于荒废了。

于是村里有人需要的话,就把这几栋废旧楼房利用起来,然后就有了各种神奇的传说。有人在“如意楼”里打铁。一天晚上忽然看到楼里有一只白兔蹦蹦跳跳而过,然后钻进土里不见了。铁匠拿起工具向下挖,挖出了一瓮银子。他又等了几夜,但是不见白兔再次出现。

也有走村串乡的老艺人借居在“春风楼”。一个晚上,盲艺人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响。同伴瘸腿艺人伸手一摸,马却消失不见了。“兔是银马是金。马消失的地方一定有金子!”但是他们只发现白马留下的一坨“马屎”,形状像是一个金葫芦。他俩又接连守了半个月。为了不引起怀疑,老艺人绞尽脑汁把会唱的戏文都唱遍了,但是始终没有看到白马再次现身。最后他俩拿了金葫芦换了一大笔钱。从此大屋里有金银财宝的故事就渐渐传开来。

阿信后代中的长辈赶紧吩咐族人入住,守住大屋,不能让金银再落入他人之手。他们想起祖宗“屋倒有钱重建”的留言,于是他们拆屋砍梁挖砖,但是始终找不到金银重建大楼。大家参不透祖宗的话,心灰意冷。族长无奈,只好对大家说:不如把整栋大屋都拆了。这些上等柴木也可以换回很多钱。

于是,几百年的大楼终于成了一片废墟。如今在原址,只剩一只石头凿成的金母猪和几块大石雕歪倒在杂草丛中,留下几声叹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陈志亮 口述 米夏 记录整理 ~~题记:故事发生地,福建龙海郭坑。这是继父外婆家的故事,受年逾八旬的继父病中...
    米米夏阅读 4,681评论 3 11
  • 陈志亮 口述 米夏 记录整理 转眼一年一度的普渡节--七月半“7.15”到了。阿信很早就挑着担子去城里赶...
    米米夏阅读 4,079评论 3 10
  • 最近在追“老干部”的一部新剧《我的前半生》,看到罗子君在得知将要“被离婚”时,对她老公的质问,心里不禁有些...
    Icicle_小墨阅读 1,508评论 0 0
  • 正如匆匆忙忙的来,有匆匆忙忙的走,下午2点半从宁乡回武汉,但还有收获蛮大的,看到,听到以前不了解的行业,也大概了解...
    伏伏王阅读 1,475评论 1 2
  • 我在发呆 我在飞
    留子尧阅读 1,22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