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少时,最喜欢看《杨澜访谈录》,把杨澜当成是我的榜样。觉得杨澜是一位非常优雅有智慧、又很有才华的人。
当时的我会幻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做采访,去访谈,那该多好。这份工作肯定适合我,同时,这也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首先,我喜欢去经历,不喜欢呆在家里;其次,我外向,喜欢跟人沟通,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不同的故事组成。如果做采访,肯定能听到许多打动人心的故事,学习被采访人身上的优点。第三,去采访,自己肚子里面肯定有货,这足以证明,我也是有知识储备、有趣的人,别人才愿意跟我聊天的。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曾幻想过的美梦,居然在我23岁就实现了。虽然,是赶鸭子上架,没有做任何准备。但,好歹还有一份勇气,没有选择临阵脱逃。
一
2017年3月5日,和BOSS去杭州开会。开会期间,如果有时间,我们就要采访一位在月子行业做的出色的创始人。一直以为,去采访肯定是和BOSS一起,毕竟我经验不足,才仅仅采访了6家月子会所。
万万没想到,BOSS要去谈事情,临时决定,让我自己采访,把我丢下,就走了。走之前还跟我说:没关系,你们就随便聊聊。人如果想要进步,有时候就是被逼出来的。此时,心里就犯嘀咕,我也没做过功课,要聊什么,聊不够时间,写不成文章怎么办?
但现实是没有给我留下担忧、害怕的时间。BOSS前脚刚走,访谈就开始了,我开始问嘉宾问题,嘉宾来回答。访谈期间,我总是在心里想,聊完这个点,下一个该聊什么,总得衔接上,不然都沉默,没话聊,该有多尴尬。
每次嘉宾回答完一个问题,我都会在心里预估一下时间,这应该有几分钟了。时间还是有点短,我还得多找些问题,几分钟写不成一篇文章。一边听嘉宾讲述,脑子还不忘搜索以前跟BOSS采访其他创始人时的各种提问,把以前问过别人的问题,我都问过来一遍,这应该能写一篇文章。
就这样,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最后,实在没什么问的了。我打开手机,一看聊了40多分钟。就跟采访者说:如果我们有什么地方没有聊,改天有时间再详聊。就这样,结束了采访。走出房门,松了一口气。
二
以往跟BOSS去采访,每次跟嘉宾聊,我都特别认真的听嘉宾的陈述。从中了解行业知识,嘉宾创业历程的故事。反而,忽略了BOSS采访时提问的思路。
在整理BOSS的录音时,就会发现,整个采访都是有衔接的,是一条线。写文稿的时候,也特别容易找出主题和框架。
而这次整理自己的录音记录时,才发现自己的访谈提问,特别散,没有逻辑,也没有主线。但好在,问的问题多,有内容可写。不过,写稿子的时候也特别费劲,整理出整个文章的逻辑框架也是费了一番功夫。
之后,就是文章排版和修改细节。以往都是同事排版,修改也是我整理出文稿,让同事再次排版。因为出过一次差错,上次给到的文稿,排版只有部分修改的了,部分没有修改。也是因为我的粗心大意,没有认真检查重新排版的文章,在跟嘉宾沟通的时候,嘉宾再次指出修改之处。当时,非常尴尬,沟通之后我自己又重新修改了一遍。
BOSS曾给我说:你自己学下排版,要不然一个小事,两边沟通的沟通成本也很高。一些小事在沟通的时候,自己就能把这件事做完。要不然,耽误了两个人的时间。你要会做这件事,如果别人没有时间来做这件事,自己也能把任务完成。
文章要修改部分细节之处,照片也要重新更换。只能是重新排版。通过这次自己排版,虽有些错误,但也让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排版的知识,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次采访让我完整地了解到整个采访流程:约访、采访、录音转录、文章撰写、修改、排版、让嘉宾预览、发布。一篇采访文章大概需要3天时间。如果给自己的这次采访打分,我给自己打60分。并通过这次复盘,总结了第一次采访的应该改进之处:
关于采访:
1、采访前,要提前做好功课,对嘉宾有个大概的了解。
2、采访时,要专注注意力,认真听嘉宾的回答,从回答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提出问题。而不是想到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
3、多积累专业知识储备,赢得嘉宾信任。挖掘特色,这样写的文章才会有亮点,阅读者才更愿意观看。
关于心态:
采访的嘉宾大多都是高智商,高学历,有能力,有阅历......且大多在30岁以上。而我,一个90后小姑娘,学历、智商都一般,说白了,就是有些自卑,觉得技不如人。
但转念一想,我干嘛非得找别人的优势来跟自己的劣势相比。我20出头,有时间,有精力,有学习力。他们现在拥有的,不都是靠时间积累的吗,我现在开始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自己到那个年龄的,也会是一个风华绝代的人。
而且,我去采访,代表的是我们公司。正是因为需要我们,才会接受采访的,双方是对等的。
我知道,说归这么说,下次去采访,说不定我心里还是会有些害怕退缩。但人的成长不都是去经历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慢慢熟练,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正如尼尔·盖曼曾说的:你害怕一件事,可还是要去做,那才是勇敢。我知道,我是一个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