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萃:读书(一)

    要说读书联,我最喜欢的是陆游先生的两句诗: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先生原诗为七律,诗题为《题老学庵壁》: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shàn茆máo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这幅好像是最纯粹的一副读书联了,上下联别的不讲、只说读书。没有任何世俗功利目的,只是享受读书本身乐趣――埋头钻到一大堆书中,一会穿越到古代、一会又回到现实;只见窗外一会黑(昏)了、一会又白(晓)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如痴如醉地消磨着。

    不过放翁先生诗中的“一窗昏晓送流年”,说的并不是读书,而是说自己日复一日,生活简单重复。只是这两句单独拿出来当作一副读书联后,你可以将之理解为“读起书来没日没夜、废寝忘食”。

    乾隆身边的大才子纪晓岚,一辈子嗜书如命,曾打趣说自己是“生死书丛一蠹鱼”,就像书中的蛀虫一样,钻到书里不愿出来。也很形象、很有画面感。

    晚清篆书大家杨沂孙(1812-1881)先生曾写过一副———“置身百尺楼上,放眼万卷书中”,读来令人豪情满怀、不能自已。

这幅墨迹上款写到“佑申世讲大兄撰句索书即政”,说明文字不是杨先生撰写的,而是“佑申”先生撰写出来后、请杨先生这个书法家给书写一下。上网查了一下,这位“佑申”先生好像名叫“季纶全”(1837—1907),江阴人,与杨沂孙老家常熟很近,中过进士,曾任两浙盐运副使,有《江阴季纶全盐务汇稿》著作存世。

    先看上联“置身百尺楼上”。虽然现在“百米”以上的高楼多的是,但在古代,这“百尺楼”可算是超出尘世之外了,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了。李白也说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嘛!

    再看下联“放眼万卷书中”,其中“放眼”两字,笔力饱满,沉着痛快。单田芳老先生说评书时,要说大侠剑客功力深厚,常喜欢说“二目如灯”。大家想象一下,“放眼”好像就是这个感觉。两个眼睛就像两个探照灯一样,直要把万卷书中——字面上写出来的、字面后隐藏着的——统统给探照出来。

    说到“二目如灯”,我们再看清代文人张廷济(1768-1848)先生的“远闻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虽然已经老眼昏花了,但一见到好书奇书,两眼还是会熠熠放光的!

张廷济(1768—1848),字顺安,号叔未,浙江嘉兴人,清代文人,金石学家、书法家。

    曾任民国政府主席的谭延闿(1880-1930)先生,写过一副“坐据书城容跋扈,平分月地足相羊”,大笔如椽,很有气魄。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湖南茶陵人。1904年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第一名贡士(即会元)。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是近代颜体楷书大家。

    大家看上联,“坐据书城容跋扈”,书房就是我的小宇宙,我的地盘我做主,千秋神游容独步,万卷古今任捭阖。“跋扈”两个字,把自己在书房“傲睨万物”、“不可一世”的情态写得惟妙惟肖。

    下联“平分月地足相羊”,意思大概是——月光温柔地洒落在大地上,我在月光下自由自在、逍遥徜徉。

    为啥说“平分月地”呢?因为月光照在大地上,富人不会多得一分,穷人也不会少得一分,不偏不倚,人人平等,所以说“平分”。正是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所讲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而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不过是诗人为自己钟爱的扬州吹嘘罢了。

    下联中的“相羊”出自《离骚》,意为“徘徊、盘桓、徜徉”,说人话就是“没事随便溜达”。《离骚》中原句是这样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说到这里偶然想到谭先生的湖南老乡曾写过一首《咏娃》: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既然下联说“平分”,那上联如改成“独踞”或许更好吧。

    清代皇族才子盛昱(1850-1899)写过一副“种竹如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语气虽然和缓,但也是大手笔、大气象——独处书房,环顾四周满架图书,就好像诸侯王检阅公卿士民一般神气。

盛昱(1850—1899)爱新觉罗氏,字伯熙,隶满洲镶白旗,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

    下面一副是近代教育家马相伯(1840-1939)先生墨迹,“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其语气不像前几副高调张扬,但平中见奇,言近旨远,意境很不一般。“百尺楼”、“放眼”、“跋扈”、“诸侯”等虽然气魄很大,但不免端着大架子, 非财大气粗是做不到的。季纶全中过进士,干过两浙盐运副使这样的肥差,有社会地位、有经济基础。谭延闿、盛昱等更是大富大贵,非一般读书人可比了。

    陶渊明先生写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副“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莫说皓月当空,绿荫正浓,就是拥挤的地铁上,嘈杂的商场里,哪里不是读书的净土?碎片时间都是宝,随时打开书本,随时进入状态,更是当下快节奏生活下读书人的基本功。

    当然,回家钻到小屋里就更好了。门一闭,你就——书山如海一身藏,管他冬夏与春秋,山中无四季、寒尽不知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只等“饭已OK,出来密西吧”——再把你拉回到现实世界。

    说到读书人的小屋,清代书画篆刻家黄易(1744-1802)先生写过一副“小屋如舟可容膝,异书为友得同心”,——房子小得和船一样,仅能把自己放进去。物质条件是艰苦了一些,但这又有什么呢?我有好书,有不一般的“异书”,像老朋友一样,大家一道迎昏晓、送流年,会心与共、其乐无穷。除此之外,夫复何求?

黄易(1744 —1802),字大易,号小松,浙江钱塘人。精篆刻,善书法,“西泠八家”之一。

    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1890-1931)写过一副“自有琴书乐,而无车马喧”。这位袁公子名士派头十足,写的字也不落俗套。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民国总统袁世凯次子。

(未完待续)

附:其它墨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45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49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960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7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6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0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6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7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5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46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6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6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