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的“后进生”
——巜德国通史》概略
一直以来,笔者是颇喜读史的,尤喜猎奇野史之类,读德国史可以看做一次小小的出圈,可谓“出天汉之外,入绝域之中”。然而私以为,应当不至妨碍我,依自己的兴趣做一搬运工吧!德国,位于欧洲中部,现在是欧盟的“三驾马车”(英国马上就要不是了),以严谨刻板著称于世,当然,作为一名伪军迷,笔者还对小胡子和国防军略知一二,对现代德军以扫把充当重机嗤之以鼻。此番读罢《德国通史》,德国,更像是欧洲历史,尤其是西欧的“后进生”。
欧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自希腊罗马,早期围绕地中海展开,德国自然无法与之媲美:汉尼拔、西庇阿、庞贝、凯撒、克拉苏、屋大维,当这些名字闪耀地中海的时候,德国还是罗马人口中的日耳曼亚;及至英国、法国等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西元1000年前后,德国还是诸侯之间打成一锅粥的德意志兰;然后,英国海盗德雷克、法国皇帝拿破仑纵横天下,德国更是刀下鱼肉……
德国,无愧于欧洲历史“后进生”的称谓。
一、赫尔曼与日耳曼尼亚
民族的源头到底在何处,历史的迷雾总是隐隐约约,大抵都要和神话有关,被大大方方写入典籍的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青牛白马,生成契丹等等。以今日眼光看,虽说荒诞不经,但仍可追索一二。但德国的起源,以《德国通史》(以下简写《通史》)所著,似是一片空白。
依《通史》所著,早期德国史出于罗马人之手:彼时,罗马已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揽地中海为内湖的大帝国。德国却只是莱茵河右岸的蛮荒之地,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尼亚,后来德国这片土地当时无论居住或者迁移过雅利安、凯尔特、日耳曼等诸多土著,罗马人一概视之为“蛮族”,对其文化习俗记录甚少,自然,德国人要在世界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然尚需时日了。
赫尔曼,罗马名阿米尼乌斯,日耳曼族裔,西元9年9月,设计全歼罗马帝国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普布里乌斯·奎因克提里乌斯·瓦卢斯及其率领的3个罗马军团,一举遏制住了罗马帝国扩张势头,是役即为条顿堡森林战役。日耳曼部落即德国人的祖先由此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也阻断了自己的罗马化进程,之后处于蒙昧状态(较罗马而言)。其后400余年,西罗马帝国终于亡于蛮夷之手。
西元400年前后,在东西方历史上都可称之为黑暗时代,罗马陷落,西方文明陷入了愚昧的中世纪,东方五胡乱华,汉家威仪尽丧,也需等待隋唐华丽丽的复兴。两家相较,西方似乎更为悲惨,虽然有法兰克王国建立,奠定了后来法德意三国基础,但中世纪教会教权高于王权,贵族愚昧无知,农奴饱受奴役,实在乏善可陈。德国自然无法幸免,分裂与战争主宰了中世纪的德国地区,同时代英法开始形成统一王权,七选候和皇帝还在打来打去,彼此征战,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罗马(文明)也不帝国(强盛)。卡诺莎之辱,德国皇帝亨利四世甚至跪求教宗原谅,德国被称为“教廷的奶牛”。站在中国人看来,这几乎相当于儒家、佛教或道教势力侵蚀皇权,“三武一宗灭佛”是中国人给出的答案,但在德国,皇帝由教皇加冕。二者优劣自是见仁见智,但卡诺莎之辱成为西方投降屈辱的代名词却是不争的事实。
时间轴至此,德国尤其是近代民族国家德国,它的发展几乎看不到希望!
二、“士兵王”、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
14、15世纪,历史为东西方同时开启了一扇窗户:在东方,大明王朝初立,残元退缩漠北,“跛子”帖木儿虎踞中亚,帝国北疆备受压力;在西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近东,截断东西商路;于是双方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大海。东则郑和七下西洋,航迹远达非洲;西则探险者迭出,航迹遍及全球,欧洲人开始走向世界。
其后,西欧迎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英国立宪、法国大革命。但是依例,德国再次落伍,虽然经济持续发展,文化颇有起色,德意志兰却依旧保持分裂状态,法国皇帝拿破仑、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都曾蹂躏过这片可怜的土地。万幸,在德意志东北角,一个家族,一个王国正在成长:霍亨索伦家族和普鲁士王国在家族几代人眼花缭乱的联姻、外交、战争活动中,横空出世。与汉诺威、巴伐利亚、法兰克福等德意志邦国相比,普鲁士建国伊始,就走上了以武立国的道路。
此文为概略,然而依旧不妨碍我们笔录下关于普鲁士“士兵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一则讽刺诗来验证一下王国的成色。“士兵王”把国家的大部财政收入都投入了军队,有一次一个寡妇向他求助,据说他是这样答复的“我不能答应您的请求,我需要供养千万男子汉(士兵),我不能屙出钱来,弗里德里希—威廉,普鲁士的国王。”
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是普鲁士第二代王,弗里德里希一世之子,粗暴蛮横,因为亲自在波茨坦欢乐宫广场上操练军队,被称“士兵王”。相较于当时欧洲各国普遍采取的义务兵役制,他和他的政府官员更喜欢用哄骗和绑架,来诱逼年轻人从军。及至“士兵王”离开人世,普鲁士军队人数达到8.3万,战力冠绝欧陆。而后,则是“开明君主制”的代表“弗里德里希大王”(弗里德里希二世) ,这位“国家第一仆人”推行强制义务兵役制,信奉“强权即公理”,把国家财政的五分之四投入军队,屡次发动对外战争。有人因此说普鲁士是“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此外1804年后,被拿破仑暴打的普鲁士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施泰因—哈登贝格改革,改革土地所有制、鼓励工商业、建立新的军事和教育体制,新生的普鲁士直待一飞冲天。但与英法相比,德国还是落后的,德国尚未统一,英国已经开始殖民全世界。
真正完成德意志统一的是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容克地主出身,执行“小德意志”统一方案(排除瑞士和奥地利),以欧洲为舞台,熟练运用外交军事手段,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处可以再多留一句话,“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统一的德国迸发出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作为一位伪军迷,笔者夹带一点私货,德国两次挑战全世界,彼时德国总参谋部、容克军官团甚至普通军人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德军足可为虎狼之师。但现在,高温不出操,战区喝啤酒,德国军爷们不知道还能不能压住元首的棺材板儿?
三、科尔与联邦德国
资产阶级民主政权都经历过一个从动荡到稳定定型的过程,英国是光荣革命(1688年),法国是第三共和国建立(19世纪70、80年代),德国是什么情况呢?笔者私以为是两德统一(20世纪80年代末),亦落后英国3个世纪,落后法国1个世纪。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诞生起就带有军国主义的传承,但“好战必亡”。德国人尝试了两次前人没有尝试,后人也不敢尝试的挑战——干翻世界老大,干翻全世界。然而,两次越级挑战失败,二战后,德国分裂,美苏两极对峙,联邦德国发展,民主德国争雄,虽然精彩,却是美苏两位大佬座下小弟。
笔者对此一段唯一的兴趣点,在于科尔总理抓住机会完成德国统一。赫尔穆特·科尔,1982年出任联邦德国总理。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联邦德国阿登纳、勃兰特等历届政府盼望和主张的德国统一良机乍现。科尔政府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值得称道:其一,安抚波兰,收买苏联,承诺放弃东部历史边界,解除东方阻碍。其二,勾连盟友,说服美英法,承诺限制军备,消解西方疑虑。其三,金钱开道,操作民主德国选举,先统一,后“补台”。
有几个细节足见科尔政府抓住时机的能力:1989年前后民主德国人员大量涌入联邦德国,德国政府规定,民德公民凭身份证可领取100元西德马克,赤裸裸利诱。11月9日,柏林墙开放,西柏林人铺上红毯,组织免费轿车帮助东德人“迁移”。28日,科尔总理迅速提出《消除德国和欧洲分裂的十点计划》,力推“金钱外交”,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院选举,科尔抓住机会支持和资助他的东部“姊妹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不惜“贿赂”东德民众,承诺只要该党获胜,民主德国公民可1:1以东德马克兑换西德马克(后来部分兑现,社会保障资金1:1兑换)。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尔政府以他们的锐利眼光、果断措施买来了德国的统一。
科尔这种“先统一再说”的策略,虽然不能说是促成德国统一的根本策略,却省却了夜长梦多、担惊受怕,干的漂亮!
行文至此,《德国通史》概略算是完成了。下面是笔者的私货,笔者一直以未经历过完整的历史学学术训练为终生憾事。读罢《通史》,有颇多疑问比较处,百思不得其解,于此一并列出:
其一,普鲁士与秦国相比较。普鲁士与秦国俱为僻处一隅,终都席卷天下,颇多类似之处:分裂前期,都是弱势,普鲁士以骑士团起家,做过波兰附庸,秦国起自陇西,春秋始为诸侯,然都能统一国家,奠定民族发展基础;都推行军国主义,军队在国家中占据特殊地位,普鲁士的容克地主和大秦的军功阶层似有类似之处;统一之后,迅速“作死”,秦王朝二世而亡,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家族一战失国。两国相类,然相类之处如何科学认识,共性与差异原因究竟何处,以个人余力,不足解析。
其二,武力足恃与文治可依。德意志统一最大之成功因素,在于普鲁士的“铁与血”,大秦建立最后也是秦王政十年统一战争。与普鲁士相较,奥地利国力亦在伯仲,现在看来奥地利当时主张“大德意志”统一方案,先建立邦联,逐步过渡到统一,如无普鲁士,能否最终实现德意志兰统一。其后,两德并立,科尔政府对得起任何人,但却对不起东德人民军,东德军人加入统一之后德国军队人数寥寥。在中外政治家眼中,军队,工具尔;武力足恃乎,武力不足恃。然唐重边功,招致藩镇割据;宋重文治,先辱于女真,后亡于蒙古;文治与武功可两全否?
其三,东风能否压倒西风。近代德国与近代中国颇多杯葛,北洋新军、八国联军、国府德械师甚至红军都活跃着德国人的影子。那么,在现代,德国有“工业4.0”,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在国家竞赛中,中德谁能笑到组后,亦或是谁也笑不到最后,吾辈诸人想来必不可见了。
祝德国好运,祝我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