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一直说自己是一位“乡下人”,晚年的他不止一次地对妻子张兆和说着想要回到湘西去。在先生的眼中,湘西世界俨然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战乱和动荡,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算计,也没有世俗的喧嚣和纷扰……湘西世界有的,只是一座座翠绿挺拔的高山,清澈见底的河流,纯真质朴的民族风情。在这与世无争的环境下,茶峒小镇也就孕育出来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茶峒小镇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沿山爬去。而在这山城中有一条小溪,小溪旁有一座白塔,白塔旁住了一户人家,朴实的老峭公和他唯一的孙女翠翠,还有一条及通人性的黄狗就平静地生活在这儿。 青山,绿水,茶峒镇的一草一木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灵魂,悲伤或是难过,开心或是快乐都能够从花草间流露出来,而人便溶在这优美的墨色山水中,虔诚地接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翠翠在风日里长育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翠翠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可能就是这份纯真,船总顺顺的大儿子天保和小儿子傩送同时喜欢上了翠翠。但她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儿,还不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同时翠翠母亲的悲剧更让老峭公对翠翠加倍呵护,不像让翠翠母亲的结局发生在翠翠身上。于是两兄弟决定以唱歌的方式来赢得翠翠的芳心,但当傩送一开口天保便知道自己已经没了机会,在这个晚上翠翠做了个顶好的梦,“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 但这美好的一切都只能变为回忆,天保在得知翠翠的心意后便架着油船下了辰州,但天意弄人,这艘船不幸遇难,天保也掉到茨滩淹死了。天保的死给傩送和爷爷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不久傩送怀着悲哀与矛盾的心情下了桃源,离开了茶峒。而在一个打雷下大雨的夜晚,白塔塌了,爷爷也阖然长逝离开了翠翠,最后只留她一人在渡船边等着那个曾经为她在月下唱歌的年轻人回到茶峒。 这场爱情最终以悲剧结尾,不得不让人心中充满无限的遗憾与怅惘之情。沈从文先生在谈及这部作品时曾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最终难免产生悲剧。”在边城的故事中,没有人怀抱恶意,在这里即使是青楼女子也有自己的尊严,在这个被自然朴素环境熏陶下的边城小镇,人性的率真与善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河边的老峭公守了一辈子的船,从未收过多余的一分钱,即使有人可以留下他也必定会拿来买一些茶叶和烟卷送给过渡的客人;在爷爷去世后,船总顺顺主动提出要接翠翠回家;曾追求过翠翠母亲的老马兵也来找应翠翠。或许这一结局并不悲伤,这只是自然的安排,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中最平常不过的事,就像是一年之中四季的轮回,再也自然不过了。 边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生活画面,还带来了至纯至朴的民族风情,纯洁的、直率的、神圣的……这一切美好的人性都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展现了出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却培养出了最朴素的小镇人民。边城的那座白塔是人们心中善良人格的象征,虎耳草的梦则是翠翠不变的单纯与率真,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这样的“边城”,在晚上也许也能够梦见那束长在悬崖边上的虎耳草,听见那个少年在月下的轻轻哼唱。
虎耳草的梦 ——《边城》读后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