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他是朱元璋攻取安徽和州的时候前来归顺的。大明王朝建立后,他从一个地方的小官吏做到中书省丞相。
胡惟庸做了丞相以后,仗着皇帝老乡对他的宠任,在朝廷中大肆结党营私,组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淮人官僚集团,排斥那些与他政见不合的官员,稍有不满就让他有杀身之祸。由于他位至丞相,不仅自己操纵着这种生杀黜陟的大权,而且有些重大的事情也不向皇帝奏闻,总是自己独断专行。如果有人呈现奏章,胡惟庸一定先私下拆开看看,对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就藏匿起来,不让皇帝知道。
这样,在朝廷上下那些专会阿谀奉承看人眼色行事的人,纷纷投靠在他的门下,为他奔走效劳。
胡惟庸身后有着一大批的追随者,他做起事来更是肆无忌惮。大量贪污受贿,把一些金银财宝、名马器玩都据为己有。
胡惟庸这种行为,引起了朝中一些忠直大臣的不满,其中魏国公徐达就很嫉恨胡惟庸奸佞言行,便向朱元璋揭露他的种种胡作非为的罪行。胡惟庸得知后,一直怀恨在心,就企图通过收买徐达的看门家人,来陷害徐达。尽管他苦心积虑地想了很多方法,但最后还是没有得逞。
在胡惟庸没有当上丞相之前,刘基刘伯温就曾经和朱元璋说过,胡惟庸是一头不好驯服的小牛犊,一旦长成就很难驾驭。后来刘伯温与他的儿子一起给皇帝朱元璋上书,建议在浙闽交界的淡阳建立一处巡检司。因为在上书之前,刘伯温父子没有请示中书省,这样,胡惟庸就更加痛恨刘伯温了,指使他手下的一些官员进献谗言,想把刘伯温父子置于死地,只是皇帝朱元璋不想查办刘伯温的罪,胡惟庸的目的才没有达到。
可是,时间刚过不久,刘伯温病了,这时,胡惟庸假装关心,便带上一名医生前去探病,假装十分关心刘伯温病情,就让医生给刘伯温看病开药。刘伯温吃了那位医生开的药之后,就觉得心中有个硬块,像拳头一样大小的石头堵住胸口,一世神机妙算的大先生,人称诸葛亮转世的刘伯温没过多久,便死去了。
就这样,朝中不管官员地位的高低,只要对自己不满的,胡惟庸就会想方设法把他除掉置于死地。
胡惟庸这种胡作非为也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尤其是在朱元璋执政第九年的时候,由于把行中书省改为布政使司之后,地方的控制指挥权都集中的中书省,胡惟庸的权利就更大了。这样,权利欲极强的朱元璋感到了大权落榜,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又加上皇太子朱标的性格比较仁弱,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太子朱标治不了这些拥权自重的元勋宿将,存在军事叛变的可能性,于是,便下决心除去这些障碍,让朱标坐稳皇帝宝座。
在朱元璋做皇帝第十三年的时候,有人告发胡惟庸阴谋叛乱,朱元璋毫不留情地对胡惟庸进行了抄家灭族。
朱元璋在镇压胡惟庸集团的同时,又以镇压奸党为名,趁机杀了几家公侯大官僚。从这以后,胡惟庸这个案件就成了朱元璋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了,凡是那些心怀怨恨的,或者是骄横跋扈的,对朱家皇族统治存在着危险的文武官员、大族地主们,都被不同程度地冠上罪名,罗织为胡党罪犯,被灭族抄家,株连几族。
胡惟庸这个案件株连蔓引,没完没了地持续了数年。后来又有人告发胡惟庸私通倭寇,阴谋内应外合,反叛朝廷,这样又牵连到一些官员。朱元璋在他执政的第23年再次大兴问罪,又杀了几十家公侯官员,就连位居功臣第一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被扯进胡惟庸的案件中。因李善长的侄儿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就有人告发李、胡两家是亲家,来往密切,李善长曾和胡惟庸密谋造反。朱元璋也正好借此,假托有星变,要出灾难,得杀大臣应灾,就这样,把李善长一家70余口全部杀掉。这时,李善长已经77岁了。李善长死后一年,有人上疏替他喊冤说,善长和皇上可是同心协力,不惜生死帮助皇帝攻取天下,论功勋他应属众臣中第一位,生前就封为王公,死后还能封为王,而且他的儿子又是当朝驸马,亲戚也都被封了官,他作为人臣所应有的一切都有了。如果要说李善长他图谋不轨,那是尚未可知的,可是,要说他借助胡惟庸造反,却是荒唐可笑的。因为从人情的关系看,他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胜爱过自己兄弟的儿子,已经是安享完全富贵的人了,一定不会谋取侥幸万一的富贵。况且,李善长与胡惟庸只是侄儿、侄女亲戚,而他与皇上则是亲儿、亲女亲戚。假使他助胡惟庸起事成功,不过也只是功臣第一罢了,他的地位和权势也不会胜过今天。朱元璋听了这些话,尽管心里很不高兴,可是他心里是清楚的,但假装不知道这个事理。
在连续几年的诛杀中,那些功臣宿将相继都被处死。太子朱标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很是难受,就向他的父皇朱元璋劝谏,不要滥杀无辜,伤了君臣之间的和气。朱元璋当时没有作声,第二天,为了讽喻太子,表明了自己的隐衷,他故意丢一根棘杖在地上,要太子朱标拿起来。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你怕棘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个棘拔掉,再交给你,你不就敢拿了吗?”
这就是朱元璋由胡惟庸这个案件杀了许多人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