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咖啡,广东人的拖鞋,是我大秋朝过不去的两个梗。我记得在那年春天,群里的爱卿们为我的三餐而担忧,我却很惆怅地告诉他们,其他还行,就是我的咖啡快没有了。
他们的表情是诧异的,你一个天天扒烂菜叶子下饭的人,到这个时候还穷讲究,喝什么咖啡啊!
唉,并不是我矫情,虽然对全国大多数人来说,喝咖啡依然算是一种洋派的小资行为,但对上海却不是。
可能大家想象中的喝咖啡,应该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西餐碟中摆放着一份培根煎蛋吐司又或者是一个壮实的牛肉汉堡,充满着仪式感。然后我们优雅地端起咖啡浅浅抿一口,细腻的白瓷杯上便留下了一抹鲜艳的口红。
卡!事实并非如此。
在我家,咖啡和豆浆是一样的。比如,咖啡配粢饭糕,咖啡配蛋饼,咖啡配南瓜馒头。最诡异的是冬天的某些日子里,我会早起烧梅干菜扣肉。瑶瑶醒了以后,会就着咖啡,撕一片吐司,再配上一碟梅干菜烧肉,幸福满满地用完早餐。
所以,咖啡在上海真不算什么,不过是一种传统而已。不仅上海人习惯喝咖啡,连在上海学习和工作的朋友们也会受到环境的熏染,渐渐爱上喝咖啡。这么说吧,只要身体允许(有些人对咖啡因过敏),在上海呆个半年以上,便有了喝咖啡这个习惯。
咖啡究竟有何玄妙,会让我们如此喜爱呢?那我就要略聊下咖啡的几种类型了。
第一类,速溶咖啡。
即溶咖啡里还分咖啡颗粒和咖啡粉两种。咖啡颗粒,顾名思义,一粒粒的小颗粒,倒入热水便是一杯清咖。咖啡粉通常带有咖啡伴侣和糖,这类我不推荐饮用,因为内含反式脂肪酸,对身体有害。
速溶咖啡深得上海人老年人的喜爱,我爸妈就是其忠实的簇拥者。严格说来,这种咖啡属于咖啡提取加工而成,只能说有咖啡的风味,而不算真正的咖啡。
第二类,咖啡浓缩液和浓缩粉。
这类咖啡特别适合繁忙的出差族,小小的一条或者一个小罐子,往杯子一倒,加上热水便是一杯香浓纯正的咖啡。确实方便,快捷,对于要求不高的朋友来说,我觉得这种选择就很不错。不过这类咖啡价格并不便宜,质量好一些大约每一杯也要在5-6元之间。
当然,质量好浓度也高。想当年,我担心某人工作太忙精神乏力,给她捎了几个小罐子咖啡。拆快递那天,她家婆也在,对于这个可爱的小咖啡颇为好奇。于是,在晚上8点喝下了一杯清咖。
我知悉后颇为担心,因为这个咖啡真的很提神。果不其然,第二天老太太就来吐槽了,“什么咖啡,又苦又涩,还让我一晚上没睡!”
唉,只能怪咖啡质量太好,和我俩没关系。
第三类,咖啡豆及咖啡豆磨粉。
这种比较好理解,就是意式咖啡机里倒入的豆子,或者是咖啡豆打磨的粉状。包括大家熟知的某爸爸,都是用豆子现磨的咖啡。
但其实,豆子和豆子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某爸爸的豆子,就像茶叶中的炒青,价格不贵且品质稳定。当然,他家卖得贵,那就是人家的品牌效应了。
在日本,有许多精品咖啡店,主打是现磨手冲咖啡,喝的时候是挑豆子的。就像去茶馆,是喝龙井还是碧螺春的道理一样。我们喝咖啡也分产区和风味及工艺。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我就说一个关键的小诀窍吧,你们知道咖啡馆里的行家怎么点咖啡吗,他们一般点浅烘的咖啡豆。
为什么呢?我举个例子,上餐厅点清蒸鱼,他们是不敢用死鱼做的,因为清淡的口味骗不了品尝者的味蕾。如果你点一道松鼠桂鱼呢,浓重的番茄汁浇在油炸过的鱼上,你能分清嘴里的那块鱼,是否鲜活还是死寂?
同理,咖啡豆分浅烘、中烘和深烘,你若是点了深烘的豆子,或许会被人糊弄。但你点浅烘的豆子,那些咖啡师们一般是不敢瞎来的。
当然,大家也不用特地跑到日本去喝咖啡,没有必要。而且我们大秋朝日本办事处的负责人刚得了大感冒,正在休养身体,暂不接待。大家也可以到上海来,我可以陪你们悠哉悠哉地品一杯咖啡。
我刚上网去查了下资料,原来上海咖啡馆数量全世界排名第一。没错,不是伦敦巴黎,不是纽约东京,是上海,而且是碾压性的胜利。著名的淮海中路商业街长2.2公里,咖啡馆数量达到将近50家,平均40多米就有一家。所以,大家来上海时不妨逛逛小马路。那里,有趣有风味有格调的咖啡馆比比皆是。
要知道,在上海人眼里迪士尼不算什么,而小马路上的咖啡馆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