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想着持续上新品:
今天有小伙伴问我,看到款产品销量还不错,问能不能上,产品马上过旺季不建议再上了,我们今年倒是有计划再上几款产品,已经在开始准备,产品热度高的时间是上半年,从12月份热度持续上升到次年6月份左右。
产品热度上升前上架,趁着热度上升,更容易推起来,所以大家上新品的时候不要逆趋势,我们今年年底计划上的产品除了12到次年6月份的其他时间热度会降低但是并不差,也就是说淡旺季没那么明显,是常规款,12月份左右上架,还能在春节前后打造起来,和同行打一个时间差。
小伙伴说今年上不了的话,明年提前准备,到时候发几百个,旺季售卖,未必,这位小伙伴店铺已经有三款产品,一款常规款,这款常规款正要补货,两款季节性产品,其实把这两类产品做好已经非常不错了。
现有的款式既然赚钱,就不要想着上新品,先把现有能挣钱款式的利润赚够再说,现在赚钱的款式还没上齐,该补货的款式还没补货,就想着上新品,并不是zui 优解,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上的新品需要产品成本、头程运费、定价低、广告费和运营成本等,链接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打造,这五六个月都会影响店铺的利润。
二是选的产品并不一定百 分 之 百成功,虽然会选品方法,但并不能保 证所有款式都能成功,一款失败的产品可能影响几个月店铺的利润,所以即使看到有能做的款式,也要考虑实际情况适不适合上新。
其实这跟垂直类目选品法一样,选品zui 好垂直在一个类目,打造产品也是,尽量先把一个链接打造好,把一个链接吃透,listing优化的足够到位,每月有稳定的利润,产品有溢价能力,广告架构做好,一个链接就能有不错的利润,做的越多,精力越分散,一个方面做不好,极有可能把整体的利润都稀释了。
2. 选品靠照抄:
有小伙伴喜欢做私模产品,觉得要与市场上的产品有差异化才更好卖,利润更高,实际是私模产品发过去根本卖不动,因为新手卖家不具备调研产品的能力,自己以为的差异化并不一定符合市场需求,所以很有可能是做了很多工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货到亚马逊仓库后卖不动。
有的卖家会觉得照抄显示不了自己的水平,创业者不是说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而是能赚钱,先活下来,能赚钱就代表水平高,就代表选品、运营和团队管理能力强,水平再高不赚钱都是白吆喝,照抄也是需要能力的,并不是说竞品店铺卖什么,我们卖什么,看到合适的产品同样要做选品分析。
还有的小伙伴痴迷于差异化,听很多课程都说产品要做差异化,个人感觉未必,道理如同一条商业街的市场容量能开10家火锅店,现在已经开了5家,属于供不应求阶段,这就无需差异化了,直接开一家同样的火锅店,先挣到钱,有钱了,所谓的差异化,所谓的多店铺运营,所谓的打造品牌才有可能。
很多小伙伴被一些流行的说法洗脑了,比如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同行就喜欢打价格战,看到什么产品卖得好,蜂拥而入,zui 后谁也不赚钱,这句话是对的,不过也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价格站前是有一 段时间盈利周期的,就是说产品市场饱和前,会有几个月一两年甚至三五年供不应求的阶段,我们有类产品就默默卖了三年,等市场上都看到这类产品,逐渐价格战的时候,还需要两年时间竞争才白热化,但这款产品我们能挣五年的钱,这就足够了。
二是说这句话,是有些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不希望大家价格战,但是一个卖家改变不了同行的习惯,你可能高尚到不做这类产品,同行却不会顾忌这些,他们该上还会上,该打价格战还会打价格战,而自己却因为一句话错失了赚钱的良机,就有点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