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思维有两种,一种是对外在的应该思维。另一种是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对外在的应该思维,容易让我们陷入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因为外界不总是如自己所想象。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容易让我们隔离了自我的感受和情感。在思维上容易向非黑即白认同。
对自我的应该思维发生的原因,是人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认同,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期许构建一个理想化的自我。按照这个理想化的自我跟自己对标。当自己不如想象会对自己苛责,批评。
应该思维在做事的时候,会让人表现的很努力。不过本质上妨碍了能力本身的成长。对自己的应该思维,在做事的时候在意的是行为。
真正做事的人会盯住目标,专注的达成目标。不会关注在意他人的看法。
应该思维就像是人的内心里面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理想中的完美自我,这个自我不断的打压否定现实的自我。是对自我的“暴政”。
改变应该思维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回归自己的感觉。有时候自我的感觉很微弱,但是这才是我们真实的东西。
应该思维会固化自我的认知,思维上失去弹性。容易极端的非黑即白,看不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灰色地带。
我们按照外在的标准来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时候,就很容易变成这种思维的囚徒。失去自我自发行为的动力。